人民币汇率波动:三航企损失150亿 中国中铁"躺着"挣钱
编辑:杨馥萌 信息来源: 西e网-人民网发布时间:2016-5-11
人民网北京5月11日电(吕骞)2015年下半年人民币汇率的突然走低,让航空公司持续多年的汇率“红利”瞬间转亏。
事实上,作为一个典型的外汇负债类行业,航空公司因租赁飞机而持有大量美元负债,每年需支付一定数量的利息费用和本金。
因此,当人民币升值时,航空公司用较少的人民币就能偿还这些美元债务,相当于债务减轻了,这也是近年来人民币缓慢升值时,航空业相较于其他行业享有的特殊“红利”;但当人民币贬值时,航空公司就需要用更多的人民币才能偿还这些美元债务,相当于债务加重了,去年下半年人民币汇率的走低便让航空公司把多年累积的汇率“红利”吐了出来。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去年因人民币贬值而产生汇兑损失的上市公司有747家,约占A股上市公司的四分之一,航空公司包揽了排行榜前三名。
其中,南方航空产生汇兑损失57.02亿元居榜首,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分别产生汇兑损失51.56亿元、49.87亿元紧随其后。
南方航空年报称,报告期内财务费用为人民币78.26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247.67%,主要原因是受央行人民币中间价汇改及美联储加息影响,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升幅较大,本期产生汇兑损失人民币57.02亿元,而上年同期汇兑损失仅为人民币2.76亿元。
兴业证券分析称,去年8月以来人民币经历了一轮快速急贬,第三季度累计贬值幅度达到4.05%,航空公司的财务费用普遍大幅上升,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有所下滑。
这一趋势在今年第一季度已得到改善。“由于一季度人民币升值,汇兑由损失转为收益,所有航空公司财务费用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经过2015年全年的盈利,航空公司利润大幅增长的同时,带来了资产负债率的大幅改善。”长江证券研究报告分析称。
与汇兑损失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汇兑收益,在海外拥有大量资产的公司在人民币贬值过程中“躺着”也赚到了钱。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去年产生汇兑收益的上市公司共计1470家,占比超过一半。
其中,中国中铁以汇兑收益17.46亿元排名A股上市公司之首。年报数据显示,中国中铁在2015年初拥有美元资产86.15亿,美元负债仅42.46亿。照此计算,高达44亿美元的净资产均受益于美元升值。
年报还称,截至去年年末,该集团“并未采取任何措施规避外汇风险。但管理层负责监控外汇风险,并将于需要时考虑对冲重大外汇风险。”
排名第二的格力电器则是主动规避外汇风险的代表。格力电器2015年出口收汇金额合约25亿美元,进口付汇金额合约5亿美元,具有规避汇率波动风险的需求。
基于此,格力电器在外汇衍生品市场进行了一系列布局,正是这些布局在人民币汇率走低的背景下给格力电器带来了大量的汇兑收益,其中远期外汇合约在报告期内收益就高达10.42亿元。
不过格力电器也坦承,外汇资金交易业务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公司坚持谨慎稳健操作原则,不进行投机交易。
原文链接:http://money.people.com.cn/stock/n1/2016/0511/c67815-2834076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退市博元今谢幕 谁在导演“末日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