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助力精准脱贫侧记
编辑:王军 信息来源: 西e网—白银新闻网发布时间:2016-6-29
六月,收获的季节。走进会宁县,田野里绿意盎然,大棚中各种蔬菜青翠欲滴,养殖基地里牛羊膘肥体壮,山腰间一片片核桃苗起伏延伸,公路上一辆辆满载绿色蔬菜的车辆驰向农贸市场及超市……尝到了富民政策甜头的农户,脸上充满了喜悦之情,村民住新房、开小车的梦想逐步得到实现。这是会宁县培育富民产业助力精准扶贫,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的一个缩影。
玉米产业总量稳定增加
该县以建设全国产粮大县为目标,按照“稳定面积、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增加总产”的思路,大力推广一膜多年用等先进技术,大力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2015年,全膜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05.6万亩,总产量达到40.66万吨,玉米产业实现总产值7.2亿元。2016年,全膜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10万亩。
马铃薯产业基地不断夯实
该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把马铃薯作为富民强县的战略主导产业来抓,大力实施马铃薯脱毒种薯全覆盖工程,2015年建立原原种和原种网棚繁殖基地400亩、相对稳定的高海拔原种繁育基地6000亩、一级脱毒种薯繁育基地4.64万亩,马铃薯脱毒种薯推广面积达到20多万亩,马铃薯产业实现总产值9.6亿元。
草畜产业效益显着提升
该县立足实际,以建设全省草畜强县为目标,努力推进饲草基地化、养殖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产业化,连续7年开展草畜产业“促进年、提升年、标准年、质量年、效益年、巩固年、优化年”活动,草畜产业呈现出总量明显扩张、质量显着提高、效益持续增长的特点,已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群众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截至2015年底,已建成3000亩以上整流域优质牧草种植核心示范区21个,1000亩以上示范区40个,人工草地面积达到180多万亩。建成养殖龙头企业70家、养殖小区603个、规模养殖户3.7万户,规模养殖占畜禽饲养量比重达到60%以上。全县牲畜饲养量达到430万个羊单位,草畜产业实现总产值18.28亿元。
小杂粮产业品牌凸显
该县按照“小产品、大批量、大产业”的思路,充分发挥“中国小杂粮之乡”的品牌优势,引进推广杂粮无公害、绿色生产等10多项先进实用技术,建立以荞麦、糜谷、豌扁豆、莜麦为主的小杂粮生产基地。扶持建成西北大磨坊、发滋瑞2家年产值过千万元的龙头企业,培育“西北磨坊”、“发滋瑞”等绿色品牌,开发了良谷米、荞麦米、苦荞茶、杂粮挂面等绿色产品。截至2015年底,小杂粮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总产量达到3.51万吨,小杂粮产业实现总产值4.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