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工商局积极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便利化
编辑:会宁县工商局 信息来源: 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16-12-15
近年来,会宁县工商局以商事制度改革为重点,积极推进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便利化工程。
一是有序推进“先照后证”改革。先后取消和调整了200余项前置审批事项,企业设立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仅保留法律、法规规定的3项前置许可以及国务院决定保留的34项前置许可共计37项工商登记前置许可。将《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和《企业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指导目录》编印成册,发放到每一位窗口登记人员手中,要求熟练掌握、应用。
二是积极推进登记制度改革。结合“三证合一、一照一码”,“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和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两证整合”改革。制定印发了《会宁县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全面实行“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站办结、一企一码、一照通用”,在材料齐全,符合法定要求的前提下,在5个工作日内,企业就可以领取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工商、质监、税务、人社、统计五部门之间实现了信息共享,数据互认;企业只要提交的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都能够做到当场提交申请,当场发照。截至12月10日,全县共发放“一照一码”新版营业执照2253份,其中新设立企业1045户,变更换照1222户。个体户“两证整合”新办理84户,变更17户,换照16户。自实施“三证合一”改革以来,仅组织机构代码费用一项,为企业节省成本近10多万元。
三是探索企业注册登记便利化改革。认真落实“实缴变认缴”,除国家规定的27个行业外,其他全部实行了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并取消了注册资本最低额度和最低出资比例限制,将过去有限公司3万元、一人公司10万元、股份公司500万元的最低注册资本限额取消,取消了验资报告。两年来,新注册登记企业2530户(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仅验资报告一项,为企业节省成本100余万元。落实了“年检变年报”“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等一系列改革举措,真正做到能减则减、能放则放、能优则优,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五是积极配合做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62号文件”精神,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明确各部门法定监管职责。制定《会宁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推广随机抽查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实施细则(试行)》,探索“双随机”、“双公示”“一公开”工作机制。按照“一单、两库、一细则”的要求,建成市场主体名录库和工商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2015年度全县应当公示年报企业1923户,已公示1848户,年报公示率为96.10%,高于全市公示率6.51个百分点,排名第一。认真开展行政处罚一般性案件信息公示,通过规范公示流程、加强工作督导等措施,推动行政处罚公示工作常态化,已累计公示行政处罚案件信息56件,公示率为100%。认真履行“双告知、一承诺”制度,区分不同情况,采取网络实时推送和书面抄送的方法,将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新设立的涉及行政许可的698户企业和1283户个体工商户通过会宁县政府网站公示,告知有关审批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及时查询认领。制定《会宁县工商局建立企业信用承诺制度的实施意见》,将信用承诺纳入市场主体信用记录,接受社会监督,并作为行政监管部门对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监管的参考。据统计,2016年,全县新发展个体工商户2764户,私营企业64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33户。截止12月,全县共有市场主体总数19530户,注册资本(金)2722833.92万元,从业人员101651人。其中个体工商户14540户,注册资金138980.45万元,从业人员37336人;私营企业2062户,注册资本(金)2260718.80万元,从业人员62253人;农民专业合作社2663户,出资总额323134.67万元,成员人数18077人。市场主体数、从业人员和注册资金比去年同期增长12.89%、28.48%和12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