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位置:西E网首页 > 靖远县 > 靖远县乌兰镇烟洞村脱贫工作纪实

靖远县乌兰镇烟洞村脱贫工作纪实

编辑:王军      信息来源: 西e网—白银新闻网发布时间:2017-11-22

  从靖远县城出发,车行大概50分钟,到乌兰镇烟洞村。

  冬日里,夹在两山之间的平坦公路上车来车往,房前枣树亭亭玉立,琉璃瓦红砖墙旁,有人在粉碎收割的玉米秸秆,来到住户家里,拧开水龙头自来水哗哗流出,院落也打理得干干净净……

  烟洞村党支部书记牛昌告诉我们,烟洞村以前是典型的“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干旱山区,用水难,行路难,基础设施落后,农民一年辛苦到头,人均年纯收入也不过两三千元。

  怎样让农民能在家门口脱贫?近年来,烟洞村根据本村实际,研究制定了“共引一股清泉水、铺就一条发展路、同唱一首致富曲、共建一个新家园”的发展规划,单位联村、干部联户,上下联动、真帮实扶,从内引到外联、从“输血”到“造血”,走出了一条合力解难题、共谋发展的脱贫新路子。

  在省军区和各级政府的多方协调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总投资535.5万元的烟洞村安全饮水及砂田补灌工程于2013年7月建成通水,从根本上解决了烟洞村人畜安全饮水问题,并保证了4000亩砂田关键用水期的灌溉,烟洞村脱贫致富翻开了全新一页。同时,为顺利完成自来水入户工程,双联单位投资12.2万元建成吴家窑4000立方米蓄水池一座,成为相邻4个社自来水入户的控制性工程,彻底解决了村民吃水、用水难题。

  “‘水’往哪儿走,你就往哪儿走”。以前,烟洞村只有一条被洪水冲出来的自然沟道,瓜果成熟后无法运出去,外来的瓜贩收购价一斤只有5分钱,大部分瓜都烂在了地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使烟洞村致富“短了路”。

  通过省市帮扶单位的多方协调,一条投资1052万元全长17.5公里的烟洞村道路通畅工程建成了,投资327万元的郝家窑至高湾三场塬12.5公里的县乡公路通车了,为烟洞村及沿线村社瓜果等农副产品外运提供了快速、便捷的通道。2016年,帮扶单位再发力,至11月底完成了烟洞-高湾镇三场塬的全路段硬化,将县城至高湾镇三场塬村行车时间缩短了半个小时以上,有效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富民路”“连心路”。

  “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烟洞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能达到6000元。”烟洞村党支部书记牛昌自豪地说。烟洞村昼夜温差大,瓜的品质和产量都很高,路通之后,全国各地的瓜果商都慕名前来。目前,全村的西瓜、籽瓜种植面积已达10000亩。

  水通了、路通了,烟洞村村民打起了翻身仗。烟洞村积极兴产业调结构,启动实施了枣树产业开发基地建设项目及烟洞村节水灌溉项目。投资150万元引进优质枣树苗木5万株,示范种植枣树1000亩。村里逐步形成了以种瓜为主,养殖、劳务、林果并举的多元富民产业体系。

  政府因势利导,县、镇、村三级联动,持续加大便民、为民、富民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投资99.9万元兴建集便民超市、图书室、农村信合代办所、医务室、综合会议室、村“两委”办公阵地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农村电网改造全覆盖工程全面完成,投资60万元实施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今年启动实施的“千村美丽”建设项目全面完工,昔日的烟洞村已成为历史,一个崭新、美丽的烟洞村逐渐呈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 陇ICP备10200311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01021|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版权所有:中共白银市委网信办
西e网运营维护:西e网IDC中心技术支持:西e网技术服务中心 白银鸿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未经本站许可不得建立镜像连接,相关权益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