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大力发展草畜产业侧记
编辑:王军 信息来源: 西e网—白银新闻网发布时间:2017-11-30
近年来,会宁县紧紧围绕“草业大县、畜牧强县”建设目标,大力实施“21211”农业农村产业突破行动,努力推进饲草基地化、养殖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产业化,把草畜产业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境界。2010年以来,连续7年开展草畜产业“促进年、提升年、标准年、质量年、效益年、巩固年、优化年”活动,实施了草畜产业“十百万”促进等工程,畜禽饲养量年均增长15.3%,草畜产业增加值达到13.2亿元,人均畜牧业收入占农民可支配收入的40%。草畜产业已成为当地推动农民脱贫致富、农业提质增效、农村快速发展的一项支柱产业。
调结构 建基地 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在市场和政府双重作用下,该县草畜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247线规模养殖示范长廊、中北部肉羊养殖集中区、南部肉牛养殖集中区、中南部旱山塬饲草核心区等产业基地,呈现出结构优化、效益提升、基础巩固的发展格局。近年来,建成了3000亩以上整流域优质牧草种植核心示范区30个、1000亩以上示范区71个,建成紫花苜蓿留床面积10万亩以上的种植大乡6个,人工草地面积达到180多万亩,其中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160多万亩,年推广种植全膜玉米100万亩,为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龙头 促加工 产业链条基本形成
该县大力推动草畜产业化经营,最大限度挖掘产业潜力,增加产业附加值,持续促进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建成屠宰加工企业3家、草产品加工企业5家、养殖龙头企业80家,其中市级以上草畜产业化龙头企业48家,资产超千万元以上9家。建成草畜产业专业合作组织716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8家、省百强合作社4家、省级示范社37家、市级示范社58家。发展基础母羊出栏20只以上、能繁母牛存栏5头以上、年出栏育肥猪50头以上、鸡存栏5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3.74万户,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5%。
提质量 增效益 产业水平有效提升
经过坚持不懈的打造培育,该县草畜产业规模日益壮大,经济效益逐步显现。2010—2016年,肉蛋奶总产量由5.7万吨增长到12.3万吨,年均增长12.4%。其中肉类产量由2.6万吨增长到6.8万吨,年均增长6.1%。牛奶产量由0.9万吨增长到2.9万吨,年均增长21.6%。禽蛋产量由1.4万吨增长到2.6万吨,年均增长11.6%。畜禽产品在满足当地居民消费需求的同时,还成为周边省市优质畜产品的生产供应基地。河畔肉羊市场年交易量达到100多万只,70%销往全省及福建、西安、宁夏、青海、新疆等地区。弘利公司集肉牛养殖、屠宰加工为一体,年屠宰加工肉牛1万多头,产品销往全省及北京、西安等地。亿源公司等5家大型奶牛养殖场已发展成为雪顿、庄园等乳制品加工企业的重要奶源基地。
重扶持 定政策 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为推动草畜产业快速发展,该县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草畜产业建设领导小组,并建立了跟踪督办、严格考核、奖优罚劣、奖快罚慢等制度,有力保证了草畜产业各项措施的落实。先后组织实施了现代农业肉羊产业、畜牧良种补贴、天然草原保护、草原生态保护和奖励补助、草牧业试验试点县建设等重大项目。制定出台《2017—2020年全县培育富民产业加快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7年全县肉牛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方案》《2017年全县肉羊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方案》等30项扶持政策和规范性文件,推动了草畜产业快速发展。实行以奖代补、良种补贴、种草补助、农机具补贴、养殖保险、“绿色通道”和养殖企业用电按农用电收费等扶持政策,对新建规模养殖企业、小区(场),验收合格后给予一次性奖励补助,这些政策的制定出台,切实架起了壮大草畜产业的护航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