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与裂变 白银市创建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五年纪实
编辑:王军 信息来源: 西e网—白银新闻网发布时间:2017-12-6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2012年,白银市启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2013年,白银市被列入甘肃省创新型试点城市。此后的五年中,犹如一块磁铁,白银市不断把创新要素嵌入,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文化创新、社会创新四大领域构建了一个创新动力的引擎体系。
创新之火,从星星点点已成燎原之势,由此焕发的魅力吸引来了让白银人引以为豪的名片: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信息消费试点城市、信息惠民试点城市、首批产业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兰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一项项殊荣,一顶顶桂冠,无不证明着:创新发展,才是煌煌正道!
白银,在创新的集聚和裂变过程中,正在崛起为一座创新之城、希望之城、圆梦之城。
格局之变: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抓科技就是抓先进生产力,抓创新就是抓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方能“腾笼换鸟、凤凰涅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推动白银市从“资源枯竭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的动力引擎。扭住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这条主线,白银市全力打造经济升级版,兰白试验区建设便是其中的辉煌一页。
2017年9月,省政府向科技部提出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构想。示范区由兰州高新区和白银高新区组成,以兰州市为主,白银市全力协作。白银市紧抓此契机,积极响应,主动对接,举全市之力推进兰白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白银市兰白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随即出台,兰白试验区“六个一百”技术创新工程加紧建设,试验区建设以来,开发新产品45件,培育32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引进创新团队63个,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08项,培育创新平台50个。同时,我市坚持把园区作为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充分发挥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以白银高新区为龙头,构建规划面积365平方公里的“一区六园”工业集中区,打造有色金属(稀土)深加工及新材料、化工及精细化工、能源及先进高载能、先进装备制造、建材陶瓷、资源循环利用、农产品深加工及生物医药“3+4”产业集群。目前,“一区六园”入园企业465家。
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大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促进科技金融结合、深化产学研交流合作的基础上,白银市积极搭建创新平台,把科技孵化器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和综合服务平台,与省科技厅合作共建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建成12.5万平方米生物医药中间体、装备制造产业园,累计孵化企业150家,引进创新团队35个。目前已成功孵化出白银摩尔化工公司、甘肃科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生物医药中间体企业和甘肃一德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等2家装备制造企业,分别落户银西生物医药产业园和高新区。
科技创新,让白银走出了一条攻坚克难、变革进取的创新发展之路,实现了从粗放发展到转型提升的华丽蜕变。
产业之兴:借势登高新兴产业风生水起
以高新技术化、循环化改造和接环补链为核心,立足传统特色产业,做强做大优势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才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释放内在新动能。
让传统产业从半成品向成品转化,从粗放低效向优质高效提升,从产业链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白银市方向明确,步履坚定,成效斐然。先后引进重铬酸钠及配套清洁生产、镍氢动力电容电池、钛白粉资源综合利用、无人机和轻型载人飞机等一批延链补环项目;实施白银炉炼铜工艺技术提升创新、深部铜铅锌多金属开拓工程等一批传统产业高新技术改造提升项目,稀土加工分离产业实现由稀土分离产品生产向稀土应用材料、功能材料生产的战略转变。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白银市以推进新动能培育为着力点,重点发展新材料及制品、新能源及配套、新型煤化工、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工业集中区“一区六园”内规划建设分工明确、各具特色的生物医药、碳纤维材料、精细化工、新能源产业装备制造、稀土新材料5个“园中园”,培育了大象能源、皓天生物医药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科技创新型企业。
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上,白银市着力构建“3+4”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十二五”以来,全市实施循环经济项目438个,完成投资674.2亿元。大型有色冶炼企业循环发展模式列入全国循环经济60个典型模式案例在全国推广。我市被确定为国家首批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全国首批产业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白银高新区被列为国家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白银公司被列为全国首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骨干企业。
民生之谐: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民生既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动力,是党委政府的重大政治责任。
创新完善公共基本服务体系,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与时俱进之举。在不断加大经济提档升级的同时,“民生优先”是白银始终坚持的原则。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公共就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线上搭建平台,线下服务居民”的电子服务平台;在社区开通免费服务热线,建立“掌上居委会”微信平台和QQ群;推进“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和“信息惠民”工程……一项项惠民举措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赞成。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是释放“美丽经济”的突破口之一。以生态美、产业旺、文化兴、百姓富为目标,白银市大力建设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社会和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级“千村美丽”示范村31个、市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6个、环境整洁村414个。
美丽乡村释放“美丽经济”,风景成为了实实在在的生产力。白银市的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让广大农村收获了美丽,更收获了一种增收致富的绿色资源。如今,像花村·顾家善这样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逐渐名声在外,美而又富。
城市之美:文化创新赢得春光满园
2012年,白银市启动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文明这个闪动着灵动之光的词眼,成为全市上下矢志不渝的呼唤。
在创城的滚滚洪流中,文化创新不仅成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原动力,也为现代宜居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充分的智力支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坚持市县同步、部门联动、城乡共进、地企携手,我市强力推进创建工作,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各个层面的创建,强力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切实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精心打造生态旅游,为全市发展注入新活力、带来新气象。
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保障广大市民的文化权益,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惠民和文化共享,白银一直在努力。抢抓国家建设“一带一路”的机遇,建设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兰白都市圈文化产业区,白银市巧打红色文化、黄河文化和工矿文化三张牌。文化艺术中心、红色文化产业园、黄河文化产业园、黄河假日城、银凤湖文化休闲长廊、尚文坊文化商业街等12个文化产业基地遍地开花,推动文化旅游、现代文化传媒创意、民间工艺等产业繁荣发展。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渡,勇进者胜。回望白银市创新发展来路,短短几年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破茧成蝶的精彩绽放,折射出锐意进取、不断前行的真正动力与内涵,记录下一段不平凡的历程。展望未来,白银市改革之心更坚,进取之意更锐,担当之举更实,为民之情更真,将一如既往捻“创”为曲,拨“新”为词,高唱更加昂扬的凯歌,追寻创新的荣光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