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会宁县开展全域无垃圾综合整治行动纪实
编辑:王军 信息来源: 西e网—白银新闻网发布时间:2018-2-11
“网格化”管理厘清责任,城乡环境治理成效显着,“凡人善举,最美家园”创评活动如火如荼……去年以来,会宁县以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家园为目标,把全域无垃圾治理作为提升对外形象、推动经济转型、夯实基层基础、增进民生福祉的生动实践,以锲而不舍、踏石留印的劲头,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向纵深发展。
高度重视,决策部署周密。该县制定出台了《会宁县全域无垃圾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会宁县城区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会宁县创城环境卫生整治和全域无垃圾县级领导干部每日巡查制度》《会宁县创城暨全域无垃圾考核办法(试行)》《会宁县创城暨全域无垃圾问责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文件,确定了目标,明确了标准,细化了措施,靠实了责任,确保综合整治工作扎实有序深入开展。每月召开一次推进会,专题部署安排全域无垃圾综合整治工作,使各级各部门在正视差距中补齐工作短板,做到思想上对齐、目标上对照、行动上对标,基本实现了“抬头低头无垃圾,视野之内无垃圾,全域之内无垃圾”。
强化宣传,引导全民参与。通过全方位、广视角、高频次宣传全域无垃圾综合整治工作,全面营造“人人参与、全民动手”的浓厚氛围。坚持正面宣传引导和反面曝光监督相结合,在部分乡镇道路沿线制作温馨提示牌836个,同时通过持续深入开展全域无垃圾综合整治宣传教育“九进”(进机关、进单位、进企业、进村组、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进商户、进景区)活动,不断提高干部群众对全域无垃圾综合整治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每月定期制作全域无垃圾巡查检查工作问题视频剪辑,在月推进会上对发现垃圾的乡镇、单位指名道姓“曝光”,对不守公德、不讲文明的行为大张旗鼓“亮相”,“爱环境、讲卫生、守秩序、促和谐”的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细化措施,整治成效显着。全域无垃圾工作开展以来,会宁县建立乡镇党政“一把手”、村支书、组长“三级网格”管理体系,有效保证了乡镇机关所在地、乡镇辖区内交通主干道沿线、田园、河渠、村庄内及周边垃圾日产日清日运。将县城规划区按照社区管辖区域划分为17个大网格,每个大网格又根据实际情况划分成若干个小网格,将所有单位纳入网格体系,实行人员、职责、任务“三落实”,全面做好网格内环境卫生、生态绿化、公共设施、违建监管等各项工作,有力拓展了网格化管理的内涵和外延。2017年,在全县28个乡镇新建临时垃圾填埋场32个,284个行政村新建临时垃圾填埋点384个,累计出动机械5600余辆,投入人力5.5万人次,拆除残墙断壁430公里,清运垃圾500余处35.5万吨,清理“牛皮癣”小广告18万多处,清理户外广告1200多处,清理墙面广告8万多平方米,回收废旧农膜1.2万余吨,配套农村环卫车26辆,垃圾斗260个,实现重点区域所有存量垃圾清零,城乡环境面貌显着改观。
深化监督,督促落实到位。该县制定了《会宁县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考核细则》和《会宁县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督查办法》,对各乡镇和各网格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考核排名。在具体督促落实中,建立了由县四大班子领导带队的日巡查制度,每天检查两个网格、两个乡镇、一条河沟,对发现的问题现场督办,限期整改。开通《哪里有垃圾》微信公众平台,县电视台开通《我们的城市》和《曝光台》栏目,发动全民开展随手拍行动,全面接受广大群众监督;建立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微信群,各乡镇、各网格之间相互监督举报,形成全县上下争先晋位、齐抓共管的氛围。根据督查情况,每月对28个乡镇和17个网格分别进行排名,倒数后三名的乡镇和网格组长单位“一把手”在推进会上做表态发言,激发比拼意识,持续有效推进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