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位置:西E网首页 > 故事白银 > 《慈悲的滋味》

《慈悲的滋味》

编辑:魏少梧      信息来源: 西e网发布时间:2018-3-9

  内容简介

  浮躁时代,唯有寂静调柔的心让人真正信服。

  民国社会,贫穷、战乱、社会运动……在残酷现实面前,个人如何调柔自己的内心?丰子恺先生将生活中的不堪剔除,把心中笃定的情怀付诸喜欢的事情中,七十余载笔耕不辍,在文学、绘画、音乐、建筑方面硕果累累,终成一代艺术大师。

  《慈悲的滋味》精选丰子恺先生散文58篇、画作59幅,从“人间世”“山水间”“众生相”三个面向,充分展现了一代艺术大师既洒脱又悲悯的人生情味。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言,“他的画里有诗意,有谐趣,有悲天悯人的意味;它有时使你悠然物外,有时使你置身尘世,也有时使你啼笑皆非,肃然起敬”。

  本书改变了很多人对丰子恺的印象,“人家只晓得他漫画入神,殊不知他的散文清幽玄妙,灵达处反远出他画笔之上”。

  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1975)

  浙江桐乡人,现代画家、文学家、翻译家和艺术教育家。

  1914年,入杭州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从夏丏尊学习文学。

  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对他的思想影响甚大。

  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

  1921年,东渡日本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

  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

  1924年,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发表了其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自此中国才开始有“漫画”这一名称。

  1925年,成立“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铎、胡愈之等人。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 陇ICP备10200311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01021|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版权所有:中共白银市委网信办
西e网运营维护:西e网IDC中心技术支持:西e网技术服务中心 白银鸿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未经本站许可不得建立镜像连接,相关权益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