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位置:西E网首页 > 会宁县 > 会宁:城乡环境大变化

会宁:城乡环境大变化

编辑:王军      信息来源: 西e网—白银新闻网发布时间:2018-3-14

  近日,阔别家乡多年的会宁人张文弘下车在县城购物时吃惊不小,感叹不已。

  “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样子一点看不到了,马路宽了,楼房新了,景色多了,街道亮了,交通秩序好了,环境卫生变了,我根本认不出来了!”几年前,在兰州工作多年的张文弘去了深圳,这次回家时,原以为家乡“山还是那座山,城还是那座城”,事实却是,他脑海中的画面已被彻底翻新。

  张文弘的感受是许多常年在外生活的会宁人的共鸣。在新疆定居二十多年的刘兆强,每隔四五年才来老家一趟,在微信上看到近些年会宁的发展变化令他欣喜不已,他决心今年趁着回老家过年走走看看。“这里以前是苦河沟,两边全是荒滩,垃圾遍地,破烂不堪,谁知道现在竟然变成了一座现代化的滨河新城,真是不可思议。”站在治理得整洁美观、景色宜人的祖厉河旁,刘兆强指着不远处磅礴大气的汉唐街群,连连感叹:“这样漂亮的文化休闲商业街,在经济发达的地方都很少见到,会宁真是换了新貌,发展得快啊!”

  “会宁”曾经是贫瘠落后的代名词,这里山大沟深,十年九旱,自然条件恶劣,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水平在过去位居全省最后。但近年来,会宁县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大力实施项目建设,不断改善基础条件,努力壮大富民产业,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和“旅游文化城市”建设,这里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变化着,城乡面貌脱胎换骨了,群众生活富裕了,全民素养提高了,会宁的名片翻新铮亮了。

  建设发展重要,但管理巩固也很重要。会宁县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改善城乡环境、提升会宁形象的抓手,以全域无垃圾治理为突破口,举全县之力对机关单位、居住小区、村社庭院、街巷道路、河道水体、公路沿线、学校医院、建筑工地、厂矿企业、景区景点、集贸市场、乡镇街道、田间地头等范围内的陈年垃圾、渣土废弃物等持续进行集中清运收集处理。据悉,会宁县先后投入专项资金908万元、整合部门资金3165万元,县财政配套500万元,新建临时垃圾填埋场32个、临时垃圾填埋点384个,购置垃圾清运车59辆,投放垃圾斗260个、垃圾箱1088个。健全投入机制,制定《会宁县垃圾收集处理管理办法》,县财政每年为每个乡、每个村分别列支保洁运行经费5万元、2万元,为每个社区列支保洁运行经费5万元,对乡镇垃圾收集场一次性补助10万元,村社垃圾收集点补助0.1万元。加大推进力度,累计出动机械5600余辆,投入人力5.5万人次,拆除残垣断壁430公里,清运垃圾35万吨,清理“牛皮癣”小广告18万处、户外广告1200多处、墙面广告8万平方米,回收废旧农膜1.2万吨,基本实现了存量垃圾全面清零。通过宣传引导、舆论监督,健全机制、完善措施,齐抓共管、专项整治,全县城乡环境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

  “以前村子里的河道旁垃圾随处可见,农田里地膜遍野,道路也是尘土飞扬,现在通过治理,村上有了集中处理垃圾的地方,道路也硬化了,村容村貌干净整洁了,人的观念也变了,我们不但要生活好,还要环境好。”见证了会宁农村环境巨变的会宁县会师镇西岩村村民马德明已70多岁,他由衷地感叹道:“时代好啊,这些年的发展变化是我们一生中做梦也都想不到的!”

  如今,走进会宁大地,无论是繁华的闹市,还是僻静的乡村,人们会发现,大街小巷越来越干净了,乡村道路越来越宽阔了,错落有致、整洁漂亮的美丽乡村越来越多了……这一处处可喜的变化,都得益于持续实施的创城及全域无垃圾综合治理工作。

  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和全域无垃圾综合整治是一项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城乡面貌、造福广大群众的民心工程、更是一项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政治任务。今后,全县要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实现有完备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完善的监管制度、有可靠的资金保障和无乱贴乱画、无乱堆乱放、无垃圾裸露、无污水乱流、无杂物漂浮、无白色污染的“五有六无”目标,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新会宁打下坚实基础。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 陇ICP备10200311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01021|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版权所有:中共白银市委网信办
西e网运营维护:西e网IDC中心技术支持:西e网技术服务中心 白银鸿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未经本站许可不得建立镜像连接,相关权益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