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位置:西E网首页 > 文化艺术 > 白银变荒山为青山推进文明生态 让山清水秀为铜城代言

白银变荒山为青山推进文明生态 让山清水秀为铜城代言

编辑:魏少梧      信息来源: 西e网-白银文明网发布时间:2018-3-27

  为了让城市更美、生态更绿、人民生活更幸福,白银市着力提升加大环境绿化水平,按照“适地适树、因地植景、因景植绿”的原则,把造林绿化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为重点,实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文化旅游等工程,着力打造绿色生态宜居白银。

  奏响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筑牢生态屏障

  会宁县实施“七大工程”造林打造文明生态

  会宁县抢抓国土绿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机遇,2018年将全面实施绿化“七大工程”,完成造林10万余亩。

  据了解,“七大工程”分别是:实施退耕还林1万亩;实施重点区域造林,完成荒山造林工程3万亩;以会师大道西岩山段和二十铺至寨子段更新提标绿化为重点,实施大环境绿化工程0.3万亩;以创绿色家园为切入点,推进千村万户绿化工程;结合脱贫攻坚,完成庭院经济林园3万亩;实施绿色通道工程,以乡村公路补植补造和新硬化道路为重点,完成公路绿化400公里。国道247线绿化采取道路边沟外30米内3行行道树加苹果的模式全绿化,打造国道247线苹果产业带;实施优质林果产业工程,完成苹果栽植2万亩,在28个乡镇选择背风向阳的地块发展核桃栽植1万亩。

  建设“生态平川”营造和谐宜居环境

  平川区以建设“生态平川”为目标,创新工作思路,精心组织谋划,多元化筹措造林资金,2010至2017年,累计完成投资2.5亿元,造林20.33万亩,栽植各类苗木2378.93万株,营造了清洁优美、和谐宜居的生存人居环境。

  平川区按照“因地制宜、林跟水走、林在农先”和“北御风沙、南保水土、中建黄河绿洲”的建设思路,坚持统一规划,把造林绿化与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有机结合起来,突出黄家洼、采煤塌陷区、河流沿岸、天然林缘、风沙沿线和公路两旁等生态区位重要地段,大力实施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大环境绿化、三北四期防护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城乡道路绿色长廊、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等重点绿化造林工程,全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在治理重点、治理规模、治理模式、绿色通道建设及大环境绿化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突破。加大造林资金投入力度,采取政府投入、企业投资、公民义务植树和社会投资造林相结合的办法,积极引导热衷生态建设的企业、合作社、个人等各种主体参与环境绿化工程,营造了全民绿化环境的浓厚氛围,城乡环境得到有效绿化美化。

  景泰开展荒漠生态建设取得多重效益

  近年来,景泰县大力开展生态建设工程,依托国家退耕还林等惠农政策,积极引导企业,撬动民间资本投入生态环境治理,从植树造林改善区域环境到向荒漠土地要效益,初步实现了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多赢的局面。

  今年,在草窝滩镇紧邻腾格里沙漠的大片沙化地上,周德仁栽植十多年的苹果第一次丰收了,20万公斤优质苹果让周德仁一家感受到了收获的喜悦。为了遏制荒漠化蔓延,景泰县政府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开展生态治理工程,发展沙漠农业、戈壁农业,像周德仁的苹果园一样,化不利因素为优势,推动生态建设工作走上了一条良性可持续发展之路。文冠果、黑枸杞、皇冠梨、红樱桃等特色林果的丰收及一家家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既圆了景泰人的绿色梦,又让企业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目前,景泰县沙漠化土地30.5万亩,其中沙漠26.9万亩,潜在沙漠化土地3.6万亩,风沙危害严重,生态治理的机遇与压力并存。在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景泰县多措并举,“绿色”工作不断推进,其中,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合一的发展模式为建设绿色景泰开拓了一条新路子。

  景泰生态公园。图片来源:白银文明网

  倡导义务植树全民行动绿家园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始终将造林绿化作为林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按照“向上争一点,政府投一点,企业帮一点,社会捐一点,林农出一点”的方式,景泰县积极筹措造林资金,累计完成植树造林3.66万亩,城区主干道路完成栽植乔木1405株、灌木13.7万株;绿地率达到32.27%,绿化覆盖率达到37.1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74平方米。鼓励、引导各类经营主体、个人等通过承包、租赁、转让等形式,投资林业生态建设,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累计栽植各类苗木300万株,其中义务植树61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5%。目前,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6.85%。同时,各乡镇加大城乡沿街沿路景观带的绿化力度,加快推进农村绿化美化进程。

  靖远县开展了以“倡导义务植树创建生态文明、开展植树造林建设秀美靖远”为主题的义务植树活动。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职工、志愿者共500多人在省道207线西侧面山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活动共栽植油松、侧柏、香花槐、刺槐等各类树木1.68余万株,掀起了靖远县全民义务植树的新高潮。

  植树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大家扶直苗木、挥锹铲土,在陡峭的山坡上将一棵棵云杉、油松植入树坑。60多名林业技术人员现场对挖坑深度、栽植、间距等技术进行了指导。经过紧张的劳动,义务植树区的各个坡面上新栽树木错落有致,为光秃秃的坡面增添了绿意。城区建设、生态先行。加强造林宣传,抢抓有利时机,严把苗木质量关,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同时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于到义务植树中来,营造了“义务植树从我做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据悉,靖远县各党政机关及企事业的志愿者每年都会参加义务植树,树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

  阳春三月,万象更新,为迅速掀起春季植树造林热潮,扎实推进绿化造林工作,自3月份以来,景泰县林业统筹安排,积极联系各镇、村组负责人开展春季造林工作。全面开展造林栽植前对群众的培训和组织动员工作。技术人员和乡镇干部进村组,进农户引导群众调整农业结构,加紧动员群众开展造林整地,筹备地膜、有机肥等生产物资。目前大力开展对群众栽植、灌水、管护等环节关键技术培训。

  积极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成立了全省首家县级绿化志愿者协会,为社会各界热衷于绿化事业的有识之士搭建了一良好的参与的平台。今年共组织各部门单位、绿化协会会员、驻地部队及企业等1400余名党员干部参加义务植树4次,植树面积2150亩。

  加快旅游建设宣传城市新名片

  靖远县积极培育壮大文化旅游品牌

  近年来,靖远县始终坚持把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作为推进文化强县的有效途径,助推精准脱贫攻坚、对外合作交流互动多赢的重要抓手,作为加快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有力引擎,按照“重规划、强基础、兴产业、创品牌”的总体要求,立足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以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为主线,以重大项目为载体,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才建设为保障,抢抓机遇,狠抓落实,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该县已连续承办或协办了三届“甘肃靖远枸杞爱心采摘节”、三届“白银市法泉寺民俗文化旅游节”、两届“靖远大庙梨花节”。还精心谋划举办了“2017中国·靖远第一届国际马拉松赛”“靖远首届小口大枣采摘旅游节”“靖远县首届红色文化旅游节”和“屈吴山民俗文化旅游节”等节会,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全面展示了靖远悠久的历史文化、秀丽的山水风光、丰富的物产资源,以及特色产业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新成就新气象,有效扩大了节会的影响力和靖远知名度。同时,县财政对旅游宣传投入不断加大,投入资金65万元,《靖远枸杞》宣传片在高铁京广全线投放,《靖远羊羔肉》《陇上明珠·法泉寺》相继在中央7套科技苑、中央10套发现之旅栏目播出;印制了《靖远县旅游指南》等宣传彩页,积极参与省内外旅游推介,开展全方位的营销推介,着力延伸旅游推广触角,拓展旅游客源市场。

  景泰全力推进黄河石林大景区建设

  近年来,白银市景泰县以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目标,紧抓黄河石林“龙头”开发建设,大景区建设取得显着成效。

  景泰县按照“整体规划建设、双轮驱动发展”的思路,以白银黄河风情文化旅游节为契机,去年共实施黄河石林各类建设项目33个,完成投资2亿元,通过完善景区内外部设施建设,景区品质得到显着提高。随着黄河石林国际露营地及国际滑雪场的相继建成,黄河石林大景区接待能力进一步优化,旅游服务项目进一步丰富。尤其黄河石林滑雪节的开幕,填补了景泰县冬季旅游空白。

  白银区打造重点农业示范园桃花灼灼迎春光

  春光明媚,正是山花烂漫之时。在白银市水川镇农业科技示范园里,一排排生长在大棚里的桃花已经迫不及待了,满棚灼灼桃花开得妖冶多姿,一片绚烂。

  白银区农业科技园现在是“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白银水川镇农业科技园内,不仅种植桃树,还计划栽植大樱桃等品种。目前在园内大棚里实验种植的桃树为“春密”和“春美”两个品种。不少市民慕名前来观看桃花,在美丽的桃花下拍照,展现美美的笑颜。

  推动生态民生林业建设,提高经济林果基地面积,选择在基础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的村组和贫困村大力推广优质苹果、枸杞、文冠果等特色林果。靖远县新建特色林果基地6.6万亩,近年来,重点农业示范园培育了许多当地不常见的植物和鲜果,为白银市当地的特色农家旅游开辟了新渠道,使生态旅游经济变得“活”起来。

原文链接:http://gsby.wenming.cn/wmbb/201803/t20180327_5107599.shtml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 陇ICP备10200311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01021|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版权所有:中共白银市委网信办
西e网运营维护:西e网IDC中心技术支持:西e网技术服务中心 白银鸿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未经本站许可不得建立镜像连接,相关权益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