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科学治水 人水和谐——我市河长制全面建立
编辑:王军 信息来源: 西e网—白银新闻网发布时间:2018-5-2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安全和河湖管理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生存环境之危、民族存续之危;要大力增强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李克强总理指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世界上水情最为复杂、治水任务最为繁重、江河治理难度最大的国家;江河湿地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绿色财富,必须倍加珍惜。水利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要求,在深入调研、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加强河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全国积极推行河长制。2016年7月,“制定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被列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年度工作要点。
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厅字〔2016〕42号)和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甘办发〔2017〕44号)等文件精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安排部署,把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作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绿色发展理念的有力抓手,在全面摸清全市河湖的基础上,出方案、定目标、建制度,多措并举推进河长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河湖生态整治、保护措施成效初步显现。
2018年4月19日至20日,省河长制工作办公室组织验收组对我市全面建立河长制工作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督查验收。验收组一致同意我市通过省级验收,这标志着我市河长制已全面建立。
决策部署,责任落实到位
我市水资源丰富,黄河流经全市258公里,流域面积14710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387.1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386.19亿立方米,主要由黄河水系及其支流祖厉河水系构成,辖区内河流沟道共计398条,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道140条,湖泊1座。
按照全面推行河长制、覆盖全市境内所有河流、洪水沟道目标要求,2017年我市初步建立市、县、乡三级河长体系,各县(区)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了村(社区)级河长。为落实主体责任,市、县成立了河长制工作办公室。2017年10月我市及所辖3县2区74乡镇(社区)工作方案全部出台,区域总河长均由同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共设立总河长124名,河长995名,实现了辖区内所有河道河长全覆盖。会宁县将所有平原型水库纳入河长制实施范围,在工作任务中增加了河库水量调度。景泰县探索建立了河道“河长+警长”的双河长机制;三县两区及乡镇结合区域内河湖实际制定6项必建制度,为河长制的推行保驾护航。与此同时,探索建立了河长巡河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乡镇一级也结合实际出台了相关制度。
充分考虑到全市各河湖流域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差异,我市开展了祖厉河“一河一策”方案编制工作,因地制宜,强化创新管理。截至目前,白银区10条区级河流“一河一策”方案全部印发,其余4个县(区)河流“一河一策”方案已进入审查阶段,白银市河湖名录已整理编制完成,“一河一档”均已建立,基本建立健全河湖管护体系,为全面建立河长制夯实了基础。
探索创新,强化宣传力度
实行河长制需要积极吸纳社会群众参与,有利于建立全民关注河湖、保护河湖的良好局面,因此强化河长制宣传力度,拓展公众参与渠道,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和保护河湖的良好氛围势在必行。按照要求,我市建立河湖管理保护信息发布平台,通过主要媒体向社会公告河长名单,在河湖岸边显着位置竖立河长公示牌,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时间节点,通过媒体报道、发放宣传资料、微信公众号、手机发送短信等方式,大力宣传河长制。会宁县电视台为河长制专设“每周一评”栏目以“推行河长制实现河长治”,专题播放、广泛宣传河长制,强化河湖保护的责任和意识,取得了良好效果。
河长履职,监督检查必行
3月1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市级总河长张旭晨签发白银市总河长1号令,要求各级河长、相关单位开展春季巡河行动。全市各级河长按照1号令要求,先后赴各自担任河长的河流进行巡河,并就存在的突出问题亲自督办、协调解决。截至目前,市、县、乡级总河长、河长湖长已完成巡河327人次。
3月23-24日,白银区城管执法、住建、水务、公安、宣传、督查、司法、交运、卫计、环卫、信访、国土、审计及王岘镇、纺织路街道、强湾乡、水川镇等部门单位组成联合执法队,依法对金沟污水处理厂至三合段河道范围内,纺织路街道西大沟段至水川镇西大沟入黄河口农民擅自围河圈地、弃置物料、非法采洗砂、栽植树木、种植农作物、修建违法建筑物等非法占用河道行为进行了清理整治。
措施到位,成效初步显现
一江清水映蓝天,一潭污水照人心。通过河长制各项政策制度的出台,河长制工作的全面推进,市、县区、乡镇各级部门层层落实,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加强部门联动,以我市开展三年全域无垃圾专项整治为契机,促进全市河湖水域环境初显成效。
十九大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城乡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新白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市结合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重点加大黄河、祖厉河等白银境内水域环境综合整治,对辖区内河道实行常态化巡查,全面清理沿河两岸垃圾、非法排放口,加大黑臭水体整治力度,严肃查处生活、工业污水直排河道行为,有效改善了黄河、祖厉河等水体环境。政府通过聘用河道义务监督员和保洁员等措施,积极调动全社会力量对河道进行全面整治。在河长履职、河道日常巡查、行政执法监管、部门联动及社会监督机制建立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效。各县区多次组织部门联合执法,依法拆除河道内违法建筑物,强制取缔非法采砂场,长期影响河道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同时依托项目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统筹推进河道治理、生态修复、河岸景观等工作,河长制工作初见成效,尤其是黄河干流防洪工程、会宁县祖厉河城区段综合整治项目和白银区金沟河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成效显着。
保卫碧水蓝天、建设生态家园。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随着河长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地生根,将助力打造“河畅、水清、岸固、景美”的和谐美丽新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