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专家论证暨《上下五千年——白银文明史概览》初稿指导学术研讨会在白银举行
编辑:白银市博物馆 信息来源: 白银市博物馆发布时间:2018-5-10
2016年3月启动的《白银市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数据导入工作已经完成,这是整合我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其数字化后为社会共享的一项文化工程。2018年5月8日,来自省市多位历史专家学者齐聚白银市博物馆,参加《白银市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专家论证暨《上下五千年——白银文明史概览》(暂定书名)初稿指导学术研讨会。
(图为学术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分上午和下午两个时段举行。上午10:00,郎树德、高启安、郭永利和李保军老师不顾舟车劳顿立即投入工作,主要针对《白银市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的六大板块和导入数据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补充完善修改的内容,老师们提出各自的意见和建议。 下午2:20分,主要针对我馆《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延伸编撰的《上下五千年——白银文明史概览》(暂定名)初稿邀请专家学者研究讨论指导。白银辖区内的专家学者高财庭、杜树泽、王承栋、张启芮、白银区作协李慧主席参加了研讨。张自娟馆长先就数据库建设暨书稿编撰的目的、主要版块内容、进展情况作了介绍,接着由负责数据库建设的贠守勤老师作了详细条块说明。为了让各位老师能够详实的了解书稿,工作人员提前半个月就将接近600页的书稿邮寄给各位老师,因此老师们也都是认真研读,有备而来。
(图为专家学者现场研讨)
兰州财经大学教授高启安:“从目前情况来看,书稿还不够成熟,问题较多,定论评价都有问题,对于书的内容上,要压缩,要看相关时间界限能否支撑起题目,体例中交叉、重复的内容较多,没有吸收最新成果等。”
兰州大学副教授郭永利:“图片人物信息不详实,对于馆藏文物的描述要严谨、专业,比如一些年代的表述出现辛店文化时,不能再用公元表述等。”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郎树德:“玉器、石器分类中,全国文物分类方法不同,可视具体情况分类,或按时间,或按文物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馆藏文物在书稿中需要充实;还有目录章节等需要修改;要依据国家公布的文物资料组织等”
(图为郎树德教授提出建议)
《读者》杂志社原副总编李保军:“书名宜定为白银历史文化概览,内容宜精雕细琢,评价性、描述性的东西尽量少出现,要用客观事实来体现,整个篇幅可以再压缩,争取做到客观准确,记录详实。”
白银日报社社长高财庭:“总的来说资料详实工程浩大,语言朴实叙述得体,图文并茂,可读性、资料性,煌煌巨著,彪炳千秋,功不可没。白银概览的目的达到了,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体例表述上随心所欲,部分文图不符,应取掉文学语言,直接表述,内容上力求完美,历史上的诗词歌赋也应该收藏,对一些内容安排上解决内容交叉,突出地方特色,注重纵横衔接,完善文字,统一文体。” 靖远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杜树泽:“编撰出版这样一本史书,很有必要,45万字很有分量,编者不易!但是编辑一本历史类史书,需要细致的工作,包括收集资料的完整性,去粗存精、辨别真伪、归纳分类等。”对于发现的问题包括目录、正文、序言和前言及后记四大部分共有46个,诸如历史人物偏多,感觉象人物志,朝代的表述方面依据规范用法等等。”
白银市十中高级教师王承栋:“整体框架上不完善,体例上内容重复,格式上整篇不统一,图文不符时要加强文字说明,地方引用切忌断章取义。” 靖远县博物馆馆长张启芮则就内容诸多细节上出现的错误做了补充,她建议对一些在史料中有争议性的材料应当谨慎对待,书出版后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与推敲。
(图为博物馆项目相关人员听取专家意见)
对于老师们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博物馆负责编纂该书的同志做了认真的记录,以便修改、补充、完善。数据库和书稿完善的路还很长,有了老师们的阶段性指导,必将使这本史料性的书籍做到尽善尽美。《白银市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网络共享和《上下五千年白银文明史概览》一书出版是整合并盘活我市历史文化资源的重大举措,他们必将为白银文化事业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也将成为人们随时随地能够查阅白银历史文化知识资料、掌握信息、解决困惑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