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位置:西E网首页 > 文化艺术 > 让古陶之光闪耀时代重彩 ——从陶瓷特色小镇建设管窥平川区陶瓷产业发展之路

让古陶之光闪耀时代重彩 ——从陶瓷特色小镇建设管窥平川区陶瓷产业发展之路

编辑:魏少梧      信息来源: 西e网发布时间:2018-5-14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我国历史上烧制陶瓷的历史悠久而绵长。先民把胎体没有致密烧结的黏土和瓷石制品称为陶器。把经过高温烧成、胎体致密、釉色品质优良的制品称之为瓷器。

  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大河中,陶瓷更是一条承载文明的主线,是一张连接与编织文化诸端的大网,陶瓷的发展历史网结成一个异彩纷呈而延绵有序的庞大文化遗产。

  地处甘肃中部,黄河上游的平川区,古来就是西部制陶重镇,在此处,陶瓷是一个贯穿了几千年历史烟尘的词汇。它所赋予的含义,已经深深根植于平川的每一寸土地。

  近年来,依托悠久灿烂的陶瓷文化和资源、区位等优势,平川区确立了建设中国西部陶瓷产业基地和“西部陶都”的发展战略,引进多家陶瓷企业,成立陶瓷研究中心,规划建设陶瓷工业园,打造陶瓷文化创意园,建成陶瓷小镇核心区,陶瓷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日前,平川区全力打造的陶瓷特色小镇华美亮相,成为当地又一个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随着平川区陶瓷小镇装扮一新,开园喜迎八方宾客,平川区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培育发展新动能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1

  古来之荣:千年陶光薪火相传

  早在洪荒燧影的新石器时代,平川境内的先民们便烧制出素有“彩陶之冠”美誉的马家窑文化类型的陶器,播撒文明。时空更迭,历经千余年,平川的陶瓷文化随着历史长河的变迁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平川境内先后发现马家窑文化遗址十余处,其中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等成为马家窑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据共和镇黄茅沟发现的古先民陶窑遗迹推断,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以前,平川区境内就开始烧制陶瓷。种田乡石沟古墓出土的彩陶和灰陶,鹯阴城夹砂黑粗陶排水管,1987年7月当地农民平田整地时发现老庄汉墓,出土五铢钱22枚,陶器8件,特别是汉墓出土的陶灶都是其中有力的佐证,从中显见当时手制陶工艺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

  而北掌山下红土洼磁窑遗迹,可上溯到宋代。距红土洼以西3公里的地方,地面开阔,泉水旺盛,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及陶土资源,明代以来,大批陶窑在这里兴建,制陶业初步形成了较大规模,磁窑声闻西北。磁窑人世代以烧制陶瓷为生,清代以后,磁窑逐步形成以陶瓷为中心,兼营煤炭、白灰、石灰等日用品及建筑材料的综合集镇,相传有山西、陕西、四川等十八省人来此谋生,历史上称之为“旱码头”,曾商贾如云,兴盛之极。

  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随着靖远陶瓷厂的成立,以手工作坊为代表的民间陶瓷烧制逐步退出磁窑沟的历史舞台,燃烧上千年的炉火实现了涅盘传承。90年代中后期,靖远陶瓷厂逐步发展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陶瓷生产企业,生产的“格威”牌日用陶瓷、卫生陶瓷和墙地砖,畅销西北五省区,奠定了平川西北陶瓷重镇的地位。由平川自主设计生产的汉马镂金酒具、茶具、文具荣获全国旅游纪念品、内销工艺品优秀设计奖,琵琶酒具荣获甘肃轻工产品百花奖设计二等奖,并作为礼品馈赠国际友人,平川陶瓷被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2

  明日之光:“一带一路”托起产业腾飞之翼

  当前,“一带一路”战略已经成为长期的国家战略,复兴传统文化、助力区域文化走出去成为重要议题。

  陶瓷文化是平川区文化的典型代表。作为一个有悠久制陶历史的地区,重振陶瓷文化、发展地域“文化软实力”,平川区大有可为。

  “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相互促进和叠加实施,为平川陶瓷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特别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互联互通建设为陶瓷产业的发展带来新机遇,将更有利于陶瓷产品出口中亚。同时,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发展、享受型消费需求逐步取代生存型消费需求,人们对艺术文化的追求将日益成为主流,这种变化对艺术陶瓷的发展将形成持久的引导和持续的推动作用。

  在未来的发展中,平川区陶瓷产业的发展将更加聚焦文化,凸显融合发展的理念,继续办好西部陶瓷峰会暨平川陶瓷文化节这个品牌节会,兴建陶瓷产业园、陶瓷文化创意园、陶瓷特色小镇,着力实施完善产业链、创新驱动和品牌发展三大战略,着力构建行业管理、技术创新、现代物流等支撑服务体系,聚集项目,整合资源,传承文化,努力打造陶瓷生产基地、陶瓷产品集散地以及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推动平川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3

  今朝之兴:陶瓷特色小镇赋予古老艺术时代重彩

  穿越千年的古陶之光为平川区带来了与生俱来的陶瓷文化自信,然而,如何坚定这份自信,将其变成一种持久的力量去推动文化大繁荣、区域大发展?

  多年来,平川区始终在行动中寻找答案。

  下好产业“一盘棋”,方能激活发展新动力。近年来,平川区委、区政府抢抓“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及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历史机遇,立足区情发挥陶土资源富集的优势,把发展陶瓷产业作为平川的支柱产业之一,集中精力,攻坚破难,陶瓷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境内先后建成内墙砖、抛光砖、艺术瓷、仿古瓷等陶瓷生产企业15家,建筑陶瓷产能已达3600万平方米,日用陶瓷产能达300万件,从业人员5000余人,总产值超过5亿元。主要产品有日用陶瓷、卫生陶瓷、建筑陶瓷、艺术陶瓷、园林瓷和仿古彩陶等60个品种。新开发的仿古彩陶、艺术陶瓷在东南沿海城市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并有部分产品出口到东南亚地区。建筑陶瓷产品销售已覆盖了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内蒙古、新疆等省区的部分市场。2015年开发出的紫砂产品,已初步推向市上,受到消费者的好评。

  与此同时,平川区连续举办四届西部陶瓷峰会暨平川陶瓷文化节,被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西部陶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确立了打造“西部陶都”的发展战略和宏伟目标,在全国陶瓷产业布局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在积极推动陶瓷企业扩大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平川区建成了综合性陶瓷建材交易市场,成立了陶瓷研究中心。2016年,甘肃省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平川;陶瓷工业园区和陶瓷文化创意园建设不断推进,陶瓷产业走上了自主创新、占据行业制高点的转型升级之路。平川区还在窑变珊瑚釉、紫砂产品、平川新彩陶、结晶釉、黑瓷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其中窑变珊瑚釉福禄瓶荣获“丝绸之路”陶瓷艺术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和甘肃省首届“创新杯”工业设计大赛优秀奖。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战略,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为特色小镇及美丽乡村建设指明了新时代的方向。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足实际,提出建设平川陶瓷特色小镇的构想。平川区委、区政府精心谋划,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充分挖掘平川陶瓷文化历史,以打造西部陶瓷小镇新地标、西部陶瓷艺术创意中心、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地、平川区文化旅游集散中心为定位,着力打造了陶瓷特色小镇。该特色小镇占地1800亩,总投资约25亿元,分近、中、远三期进行建设,2018年预计投资1.2亿元,完成核心区改造、西部陶都品牌形象打造及陶瓷路建设三项工作任务。重点建设陈列馆、博物馆等12个分项目。

  随着陶瓷特色小镇盛大开园,平川区将通过建设运营、功能拓展、品牌建设三期发展,推动资源要素的整合集成与优化重组,把陶瓷小镇打造成为“特色鲜明、省内知名、业内认可、大家爱来”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培育区域发展新动能。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WCrXoX-93_lMmm07yz0e5g?ADUIN=958127316&ADSESSION=1526259553&ADTAG=CLIENT.QQ.5569_.0&ADPUBNO=26799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 陇ICP备10200311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01021|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版权所有:中共白银市委网信办
西e网运营维护:西e网IDC中心技术支持:西e网技术服务中心 白银鸿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未经本站许可不得建立镜像连接,相关权益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