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畔镇打造国道247产业线民生线风景线纪实
编辑:王军 信息来源: 西e网—白银新闻网发布时间:2018-5-24
政风民风,一路畅通。今年以来,会宁县河畔镇以优化产业布局为主线,坚持完善落实“一户一策”,规划建设经济带产业,紧盯国土绿化及乡村治理,全力将国道247线过境段打造成为贯穿镇域南北的产业线、民生线、风景线,最大程度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强化组织加满实干之“油”
群雁高飞头雁领。河畔镇在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基础上,通过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强化督查三项措施,打响国道247线经济带产业规划建设、国土绿化和乡村治理“三大战役”,久久为功抓产业谋致富。镇党委、政府第一时间召开动员大会,并下发河畔镇国道247线经济带产业规划建设、国土绿化及乡村治理“1+3”工作方案,成立了“1+3×3”工作领导机构。全面实行点、线、片、面工作承包责任制,党政领导按照“毎天一线督查,每晚一会研讨,逐村逐事抓落实”的方式,压茬合力推进。党员干部采取“白加黑”“5+2”的工作模式,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镇、村、组三级干部120多人每天下沉“战斗”一线,举行社员大会做动员、入户交谈转思路、田间地头算细账,全马力抢农时、抓片带、促春播。
“一户一策”把准脱贫之“舵”
“一户一策”,就是要实现产业达标全覆盖,让家家户户有致富产业。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和“守住一头子,多做几样子”的思路,河畔镇建立“三联四措五制”工作机制,成立8个帮扶工作队、8个扶贫互助站,组建以村组干部、党员为主的78个脱贫攻坚小分队。通过产业联营、股权连心,把贫困群众与产业发展联结在一起,新种植优质苹果3000亩,苹果种植累计达到5000亩,其中贫困户种植150亩,苹果产业达标率达到90%;采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种植高原夏菜2000亩,建设塑料大棚2000座1000亩,全镇223户贫困户每户至少认领4座。对于无能力种植的贫困户,由合作社签订合同统一种植并按照一定比例给予分红。全镇肉羊饲养量达到11.5万只,其中贫困户肉羊饲养量达3306只,肉羊产业达标率达到85%……产业覆盖率和达标率均达到100%。
振兴产业扬起致富之“帆”
有增产没增收、有发展没效益,这是河畔镇的现状。对此,该镇以全市党建引领奔小康“六大行动”为统揽,大力提升村级党群创业互助会在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把发展富民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源头和基础,结合地域和村情实际,瞄准苹果种植特色主导产业。同时结合“三变”模式,按照保底分红和按固定比例分红两种形式,通过“党群创业互助会+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冯家堡、中滩、两迎水、车家川四村,以甘肃甘富果业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合理有序推进土地经营权入股流转,新栽植苹果3000亩。在两迎水村搭建塑料大棚1000座,在中滩村完成荷兰豆订单种植500亩,在河畔村发展胡萝卜订单种植1500亩。目前,全镇股份化农户达到675户,直接带动群众务工就业1400多人,户均收入达3万元。
乡村治理浇开幸福之“花”
国土绿化和乡村治理是推进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和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河畔镇按照“视野望远无垃圾,移步换景无垃圾”的工作要求,新增环卫人员16名,购置垃圾清运车辆1辆,增设垃圾箱30个,建成垃圾固定堆放点72个,完成疏通清理排水及渠道55公里,清理柴草粪堆180多处,累计清理垃圾460多吨,促使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对境内国道247线规划范围内的所有地块全部进行整治绿化,共拆除村庄农户二院墙277户,累计平整大小山丘40座,土地平整总面积1000亩,完成国土绿化面积2000亩,绿化村级道路47公里,累计种植各类苗木35万余株。另外,河畔镇正规划在河畔、中滩、冯家堡、两迎水、车家川等5个村实施改善人居环境项目。
上一篇:“有力量的文字像钉子”
下一篇:白银区“四抓四促”推进健康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