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位置:西E网首页 > 甘肃新闻 > 生态修复天眼监控 抚平祁连山“伤疤”

生态修复天眼监控 抚平祁连山“伤疤”

编辑:黄荣      信息来源: 西e网-中国甘肃网发布时间:2018-5-29

  在一年多的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中,张掖市积极实施关停探采项目、推广舍饲养殖、搬迁农牧民,人工绿化修复,曾经负重失衡的祁连山生态“伤疤”正在慢慢抚平。不仅如此,张掖市还加快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启动实施“一园三带”生态示范建设,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建设以“一库八网三平台”为主的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对祁连山和黑河湿地等重点生态区域环境监管。

  关停采矿修复疗伤

  肃南县大河乡的白泉门石料场是G213线甘肃肃南至青海祁连二级公路建设项目临时料场,处于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2015年,西部商报社记者曾在肃南县白泉门砂石料场采访时,这里堆放着大量的砂石料,周围的山体和河道都受到严重破坏。但2018年5月26日,记者再次走进白泉门时,迎面看见的是平整有序的绿化带,河道两边的平地上栽满了翠绿的云杉。据肃南县国土局工作人员介绍,这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矿区内无序开采,形成多处大规模采坑和废石弃渣堆,挤压堵塞河道,导致河流频繁改道,部分山体边坡崩塌滑坡,对周边及下游地带的水域环境、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危害。被中央第七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移交问题以来,该项目已被列入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项目实施治理。目前,项目区域覆土,植树绿化任务全面完成,生态正在逐步恢复。

  位于肃南县大河乡松木滩的九个泉铁矿厂和白泉门砂石料场一样,也是地处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尽管该企业因资金链断裂于2012年11月关闭,2017年该企业通过申报祁连山黑河流域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进行生态恢复综合治理。截至目前,九个泉尾矿修复治理工程进入收尾阶段,沟谷地带完成平整绿化,与周围地貌基本一致,治理区域作为育苗基地,种植青海云杉,既可以移植出售带来经济效益,又提高了矿区内的生态效益。

  事实上,这些只是张掖市实施“一廊两带六片区”生态示范工程的一个缩影。在数十年过度开发之后,半个世纪内最严厉的关停整治正让祁连山面貌一新。

  天眼监控生态复苏

  筑牢祁连山生态安全屏障,除了转变游牧民生产生活方式和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外,矿产企业关停退出是祁连山保护区生态恢复的关键。

  进入祁连山东大河水库东侧的九条岭煤矿整治片区,这里原本堆积的煤矸石以及破旧废弃的厂房全都被清理,搬迁的工厂原址经过平整后工人正在栽树种草,裸露的地表逐渐“穿上绿装”,初显生机。

  九条岭水磨沟矿井地处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自20世纪初,这里主要以采挖“露头煤”为主,是甘肃省唯一的无烟煤生产基地,矿区鼎盛时期有矿工近5000名,加上从事三产服务等,这里的人口一度达近万人。2017年以来,肃南县组织对该矿进行了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截至目前已实施生物工程(人工种草)112亩。

  张掖市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行动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杨树林表示,生态修复,治本疗伤,曾经负重失衡的祁连山生态链在修复中逐渐恢复。在祁连山生态整治中,张掖市还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草原奖补政策、牧民定居工程、矿山整治关闭、生态恢复治理等措施,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

  张掖市环保局工作人员韩多钢介绍,在祁连山生态保护整治中,张掖市加快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启动实施了“一园三带”生态示范建设,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建设以“一库八网三平台”为主的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加强了对祁连山和黑河湿地等重点生态区域环境监管,并确保祁连山生态保护形成长效机制。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 陇ICP备10200311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01021|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版权所有:中共白银市委网信办
西e网运营维护:西e网IDC中心技术支持:西e网技术服务中心 白银鸿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未经本站许可不得建立镜像连接,相关权益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