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印记 续写新时代的春天故事——奔向美好时代
编辑:王军 信息来源: 西e网—白银新闻网发布时间:2018-7-9
夏日炎炎,茶余饭后,人们都聚集在树荫下避暑纳凉。
7月1日傍晚,记者采访了居住在怡景花苑小区的刘凤兰老人。年近80岁的刘凤兰老人,原是白银市被服厂的职工。1965年和老伴一起来到白银,支援大西北建设。老人精神抖擞、性格乐观、说话声音洪亮,是小区里出了名的热心肠。
流金岁月40载,一个人,一座城,演绎着人生的起起落落。提起那些峥嵘岁月的回忆,老人便打开了话匣子。
那个时候,孩子多,生活条件差。什么都没有,很多的生活用品都是自己纯手工制作的,每天下班后,还要在煤油灯下给孩子们做针线活。一家人还是吃不好,穿不暖,日子过得很艰苦。现在,你看看生活条件有多好,想穿什么,想吃什么都有。拿着手机不出门就可以买到东西,以前想都不敢想。
岁月辗转,时过境迁。回首起年轻时的一幕幕,像放电影般呈现在眼前。那时最早只有马车,有马车的人家便是大户,马车主要是运送生活用品的工具。后来,自行车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在那个凭票购买的时代,能买到一辆自行车都是要“走后门”的。谁要是骑上“凤凰”“永久”牌自行车,用现在的话说,回头率是很高的,太帅了。自行车的功能也无比强大,干啥都离不开它。老人告诉记者,家里至今仍然保留着当年骑过的自行车。大家都劝她,收废品算了,怪占地方的,但她舍不得。对她来说,那就是个老伙伴。车也老了,人也老了,但记忆中的风雨人生还在。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黄包车、出租车行业应运而生,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城市的文明程度也逐步提升。
岁月冉冉,时光如梭。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很多家庭都有了私家车。而且,汽车的装饰、配置等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舒适又安全。儿童从小就有很多各种功能性的玩具车,如摇摇车、学步车、滑轮车等。老年人也有了各式各样的代步车。在大街小巷可以看到,一些老年人自己遥控操作着电动轮骑车出行购物。
从芳华青春到耄耋之年,许多像刘凤兰一样的老人,怀着赤子之心,艰苦奋斗,建设白银,经历了物质匮乏的清贫年代,经历了改革开放的40年。改革开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改变和实惠,在提高了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增强了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