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风】让生态环境成为美好生活最坚实的支撑
编辑:王军 信息来源: 中国甘肃网发布时间:2018-9-25
历史上的民勤曾经湖泊众多、森林茂盛,是一片土沃泽饶、可耕可渔的塞上江南。但不幸的是,这片土地的沙漠和荒漠化一度达到全县面积的90%,成为全国四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在沙进人退的强势逼迫之下,民勤生态到了不治则亡的地步。
2013年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视察时强调指出:“特别要实施好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和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项目,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总书记言辞之肯切,期望之殷殷,对生态恶化有着切肤之痛的民勤人对此有着更深的领悟。
半年多世纪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与风沙的不懈战斗,让民勤的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50年代的3%提高到17.91%。但是,这些对于人民的期望而言仍然不够,习总书记的殷殷期望吹响了恢复民勤绿洲的新号令,催促着民勤人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更高的目标意味着更好的生态,更好的生态意味着更好的生活。这一点,不仅对民勤人是如此,对甘肃人是如此,对全体的国人而言也是如此。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民勤人与生态环境抗争、民勤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历史,是甘肃省不断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一个缩影,也是国家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论”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思想指引,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青山正在变得更青,绿水正在变得更绿,而蓝天则正在变得更加蔚蓝。这一系列的变化不仅让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也让经济社会发展从此进入一个更加良性的轨道。
今年5月中旬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更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大会全面系统总结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确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为指导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指导思想、力量源泉和行为遵循。
行动正在进行,变化已经显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等理念,正在全面落实进各项改革和制度建设之中;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了与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的一系列文件,谋篇布局推进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环境治理、生态修复领域一项项重点工程频频展开,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污染防治实事被各级各地党委政府紧紧抓在手上;国际上,中国相继参与了一系列国际环境治理行动,以负责任的态度和坚定行动,为全球绿色发展作出了世所瞩目的中国贡献。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一场必须取得完胜的战争,因为,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更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增长点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落脚点。
这是一场永不停歇的行动,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无论产业体系还是空间格局,中国都将向着更绿色、更健康的道路前进,前路任重道远,唯有永往直前。
未来的中华大地天将更蓝、山将更绿、水将更清、环境将更加优美,而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必将成为美好生活最坚实的支撑。(陇平)
上一篇:中秋味越来越浓透着文化自信
下一篇:新华网评: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