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位置:西E网首页 > 文化艺术 > 白银:美丽乡村再添靓丽名片 1982顾家善文化驿站揭牌

白银:美丽乡村再添靓丽名片 1982顾家善文化驿站揭牌

编辑:魏少梧      信息来源: 西e网-白银文明网发布时间:2018-10-10

  
副市长王禄邦与区委副书记、区长石福胜为1982文化驿站揭牌图片来源:每日甘肃网
 
  九月的顾家善,黄河水声涛涛,金菊吐蕊待放。在这里不仅能感受花开的浪漫,更能欣赏醉人的秋色美景。近日,白银区花村·顾家善1982文化驿站的建成揭牌,更是为广大市民和游客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好去处。
 
  墙体充满文艺气息图片来源:每日甘肃网
 
  走进文化驿站,周围绿树环绕,花草飘香,小桥流水,处处充满文化气息。室内装修风格全部以民俗为主,墙壁、走廊处处点缀着各类古朴的农村生产和生活老物件,体现农耕文化。
 
  古朴的生活老物件图片来源:每日甘肃网
 
  泥粑墙、自流平等让人怀旧。红砖墙、老楼梯保留着原貌。步入其中,能让人回味记忆中的情怀,体验到一种入乡随俗,深刻感受到当地的文化特色。
 
  据介绍,1982顾家善文化驿站的前身为顾家善中学,始建于1982年。那一年,恢复高考后顾家善第一批大学生走出校园;那一年,顾家善村完全告别了“人民公社”,走上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道路;那一年,顾家善迎来了乡村发展明媚的春天!从这一年起,顾家善有四百多人跳跃了“龙门”;也是从这一年起,顾家善人走上勤劳致富的小康路。后因学校撤并,三层的教学楼几乎处于闲置状态。因此,1982,对于顾家善来说是非常值得纪念的一年,记录着顾家善父老乡亲浓浓的情愫。
 
  花村顾家善图片来源:每日甘肃网
 
  “1982文化驿站集中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来,顾家善村在党的正确指引下,发生的点点滴滴的变化。”白银区委常委、副书记郝明介绍说,这里既有“村在林中、院在树中、人在园中”的自然生态景观,也是“春有草、夏有花、秋有果、冬有绿”的花园式农村庭院,家家门口的红灯笼与中国结串联起了新农村的新变化,户户院内的三角梅与百日菊映照着新农村的新气象,这里既是白银区乡村旧貌换新颜的一个缩影,也是改革开放在西部贫困农村成功实践的典范,充分展示了白银区美丽乡村建设的独特魅力和迷人风采。
 
  “文化驿站的建成,将进一步丰富我区乡村旅游文化元素,有效促进顾家善旅游大发展,对发展沿黄旅游经济带将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为周边群众致富奔小康增添新的发展途径。”郝明说。
 
  1982文化驿站总投资2千万元,是一个集观农村景、吃农家饭、享农家乐、唤醒心底乡愁的乡村旅游项目。通过对原教学楼改造和加固打造精品民俗;利用学校东侧空地,新建精品民宿;利用村民合作流转的学校西侧土地打造户外拓展训练场和冬季室外溜冰场;并通过修复大川渡码头,开辟顾家善到大峡的游轮航线,从而形成一个循环的乡村旅游线路。
 
  1982顾家善文化驿站精品民俗共三层,一楼为精品小吃区,二楼为餐饮包间,三层兼具多种功能,非遗表演厅可以欣赏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曲子戏和皮影戏;国学礼仪展厅旨在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同时设有KTV和茶社供游客休闲娱乐。整栋楼共有9个露台,游客可驻足、休闲、乘凉。
 
  1982顾家善文化驿站精品民宿,是由集装箱打造而成,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预计2018年11月投入使用,一楼为游客服务中心;二楼和三楼将为游客提供住宿服务,深入体验乡村生活。
 
  1982顾家善文化驿站,将成为以乡村餐饮、住宿、休闲、旅游为核心,集婚庆度假、养生休身、户外运动、采风写生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活度假基地、国学礼仪培训基地和康养美食基地。这里,不仅是小憩的驿站,更是身心的家园。
 
  近年来,白银区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大力发展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成功培育了乡坊强湾村、石村萱帽塔、桃园罗家湾、花村顾家善、古韵大川渡、大坪农业园乡村旅游“六朵金花”,为白银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上半年,全区共接待乡村旅游游客46万人,乡村旅游收入9468万元。(每日甘肃网)
原文链接:http://gsby.wenming.cn/wmbb/201810/t20181009_5477396.shtml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 陇ICP备10200311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01021|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版权所有:中共白银市委网信办
西e网运营维护:西e网IDC中心技术支持:西e网技术服务中心 白银鸿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未经本站许可不得建立镜像连接,相关权益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