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位置:西E网首页 > 文化艺术 > 白银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水车 口传心授延绵文化脉络

白银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水车 口传心授延绵文化脉络

编辑:魏少梧      信息来源: 西e网-白银文明网发布时间:2018-10-29

  2018年8月,白银市白银区文化馆8轮黄河水车模型制作安装完毕。当水车模型吱呀呀转起来、流水声哗啦啦响起时,为新兴工业城市铜城平添了几分古色古韵,迎来了广大市民的驻足观赏。
 
  这组黄河水车模型的设计制作,是由白银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水车制作技艺传承人陶俊彩耗时4个多月完成的。我们慕名采访了这位能工巧匠,他是全省境内、黄河两岸为数不多的拥有黄河水车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人。
 
  老人向我们展示黄河水车图片来源:白银日报
 
  承家业初露头角
 
  陶老出生在白银市白银区水川镇莺鸽湾村,他的祖辈都是当地出名的木匠,吃饭就靠怀揣的一身手艺。从16岁学习木工开始到19岁出师,就给别人家盖房子、打家具,一直以木工活为生。
 
  上世纪60年代,19岁的木匠陶俊彩和哥哥一起做了村里第一轮实用水车,用于浇灌村里人的农田,那也是他人生中做的第一轮水车。自那开始,木匠陶俊彩就正式入行了黄河水车制作。
 
  为了生活,多年来,陶俊彩先后辗转宁夏、新疆、兰州等地制作水车,也为本地景点做了不少水车。后来在制作水车上有了一些成就,被定为白银市黄河水车制作技艺传承人。
 
  做水车精雕细琢
 
  当笔者到白银区文化馆的时候,身着志愿者服务红马甲、年近七旬的陶老,正在黄河水车模型陈列区等候我们。
 
  陶老告诉我们:“作为文化馆黄河水车制作技艺传承人,我每天不仅要负责这些模型的日常运转维护,更重要的是要为来访者介绍黄河水车的前世今生。”
 
  在上世纪70年代前,甘肃境内黄河两岸大部分农村还没有电力提灌工程。一直以来,黄河水车就是“自来水工程”,解决了黄河两岸守着黄河靠天吃饭的问题。水车外形酷似古式车轮,轮辐直径大的20米左右,小的也在10米以上,可提水高达15-18米。轮辐中心是合抱粗的轮轴,以及比木斗多一倍的横板。一般大水车可灌溉农田六七百亩,小的也可灌溉一二百亩。水车省工、省力、省资金,在那时可以算是最先进的灌溉工具了。
 
  据陶老介绍,做水车有很多讲究,首先要在黄河岸边选地,选择水流平缓的地方,水流湍急的地方容易损坏水车。其次就是选木料,也是最基本又最麻烦的程序。在以前因为条件困难,没有上好的木料,就采用当地的槐木、枣木、杨木当木料。现在条件允许了,而且目前的水车都是用于观赏,外观很重要,出现裂缝影响美观,所以要精挑细选。用的木料不能有结点、裂口,必须是光滑的,所以选到的木料大概只有40%是可以使用的,一般采用松木来制作,比较耐磨,可以提高使用寿命。还有水车的零部件,是制作中最细致的工作,像支撑架、车轴、辐条、托子板等等,大大小小共72个零部件,全部由木头制成,手工组装,大小不同的水车零部件又不尽相同,最小的部件甚至只有手指头一样小。所以,陶老说,做水车是一件挺考验耐心和手下技巧的事情。
 
  盼徒弟传承技艺
 
  今年3月,白银区文化馆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投资做一套用来展览的黄河水车模型。陶老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任务,从选木料、做零散配件、到逐个安装,全部一个人完成。用陶老的话说,这也算是完成了他的一个小小梦想,在自家门口制作水车传承文化。
 
  黄河水车的制作技艺是黄河两岸的文化遗产。在那个大家都不富裕的年代,身怀手艺的人总是受人尊敬的,千般技能在辛劳勤奋中代代相传,娴熟的技艺必定能获得经济收益和人们的尊敬。
 
  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黄河水车已经与人们的生活脱节,人们不再需要使用它来浇灌,基本失去了实用价值。黄河水车的制作技艺与飞速发展的社会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能够传承的办法也很少。
 
  陶老感慨道:“其实作为一个景观让人们欣赏,就是目前我觉得最好的传承办法了。人们看了都会拍照片、拍视频、发朋友圈,这就是最好最简单的宣传了。”
 
  这些年,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水车制作已经被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关键因素,传承人掌握着技艺的精粹,技艺的传承要靠传承人的积极参与。传统手工艺向来都是靠着口传心授的师徒相承,传承人在逐渐老去,技艺传承更需要年轻的血液。
 
  作为传承人的陶老表示,不怕自己年龄大,觉得自己精力还很充沛,还需要更多的机会去展示自己的技艺,要用自己学木工的这双手为水车的传承和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
 
  但是,“年轻的血液”并不好找,事实是想学做水车的人几乎没有。因为制作水车费时费力,水车也失去了实用价值,基本上没有收入,就连陶老的儿女也不愿意跟父亲学习这门手艺。陶老说:“我其实很想收一个徒弟,想让这门手艺传承下去。”(白银日报)
原文链接:http://gsby.wenming.cn/wmbb/201810/t20181029_5515243.shtml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 陇ICP备10200311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01021|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版权所有:中共白银市委网信办
西e网运营维护:西e网IDC中心技术支持:西e网技术服务中心 白银鸿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未经本站许可不得建立镜像连接,相关权益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