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位置:西E网首页 > 媒体看白银 > 【甘肃日报】平畴沃野织锦绣——白银市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纪实

【甘肃日报】平畴沃野织锦绣——白银市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纪实

编辑:王军      信息来源: 甘肃日报发布时间:2018-12-3

  近日,正是设施蔬菜种植的关键时期,靖远县绿源蔬菜种植购销合作社的社员们在搬运蔬菜种苗,规模化育苗为广大菜农生产提供了种苗。(本组图片由本报通讯员宋秉棣拍摄)

白银区水川镇大力发展花卉经济,开辟增收新渠道。(资料图)

景泰县五佛镇发展油葵产业促农增收。(资料图)

  白银,过境258公里的黄河,浇灌出了西北的“鱼米之乡”,使这里成为我省的全季节蔬菜生产地、最大的羔羊肉产地和集散地、重要的瓜类果品生产基地及“中国小杂粮之乡”“中国亚麻之乡”等。靖远枸杞、靖远羊羔肉、景泰蜂蜜、会宁杂粮、平川苹果等国家地理保护产品,成为见证白银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一张张亮丽名片。

  近年来,白银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把农业产业振兴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以擦亮产品品牌为突破口,大力实施产业脱贫行动,着力打造脱贫产业集群,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模式,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走出了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因地制宜 打造农业产业集群

  冬日里寒风习习,靖远县绿源蔬菜购销合作社的蔬菜大棚里却是勃勃生机,绿油油的蔬菜种苗郁郁葱葱、茁壮成长。正在给菜苗浇水的合作社负责人杨志啸告诉记者:“大棚里培育的蔬菜种苗都是为当地及周边菜农定制的,必须把好管理、浇水、施肥等每一个关口,培育出优质的菜苗。”

  近年来,靖远县因地制宜,依托优势,合理规划,调整结构,结合实际情况精准选择主导产业,在沿黄灌区重点发展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等设施蔬菜。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1万亩,总产量达21.89万吨,农民年人均从蔬菜生产中获得纯收入2670元,蔬菜产业已呈现出“新建一棚、致富一户,新建一片、带动一方”的生动局面。

  近年来,白银市坚持以工业化思路发展农业、以产业化要求经营农业、以合作社形式组织农业,依托自然禀赋和资源优势,突出沿黄高效农业示范带、高扬程灌区复合型农业经济区、旱作绿色农业经济区“一带两区”,因地制宜高质量发展牛、羊、蔬、果、薯、药、黑毛驴、小杂粮8大特色产业,大力培育建立“8+N”产业体系,形成农户产业形态长短结合、种养结合、主辅结合、三产联动、多元互补的脱贫致富产业发展路子,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贫困户向园区集中、政策资源向园区集中。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贫困村脱贫产业园和非贫困村特色产业园580个,覆盖702个行政村,入园农户达到6.2万户,带动贫困户3.2万户;瓜菜、果品、中药材、小杂粮、马铃薯种植面积分别达到56.8万亩、37.41万亩、57.44万亩、45万亩、101万亩,肉牛、肉羊和黑毛驴养殖数量分别达到18.6万头、495.1万只、6.03万头。

  为全力保障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白银市建立完善“党政引导、龙头带动、群众主体、社会参与、金融保险支持”的联动机制,积极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群众、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五位一体”运行体系,大力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园区化建设。

  目前,全市组建国有农发公司5家,龙头企业达到4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9664家,实现了每个贫困村至少建立2家以上合作社;18个试点村实现了分红,受益农户达2505户;商业银行向10家经营主体落实产业贷款2.31亿元,签订贷款金额46.8亿元;计划申保肉牛、肉羊、育肥猪、鸡287.7万头(只)、保费4348万元,申保高原夏菜、设施蔬菜2.55万亩、保费1020万元,共涉及贫困户2.55万户。全市“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并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迈进。

擦亮品牌 提高产品知名度

  今年6月中旬,白银市农产品“平川黑驴”“平川苹果”“翠柳山羊肉”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农产品国家级专家评审。9月上旬,在第二十一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上,白银市农产品大放光彩,“菁茂甘草羊”“熙瑞菊粉”获金奖,“高原宏枸杞”“祖厉珍宝杏仁咖啡”获优质产品奖。

  近年来,白银市紧紧围绕8大农业特色产业优势,按照“内强品质、外塑品牌”的要求,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以品牌化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三品一标”健康发展,大力培育“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地方特色名优商标,擦亮农产品金字招牌,全面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目前,全市在历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获得金奖16个,在“绿色食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13个,“省级农产品交易会”上获得金奖12个,累计认证有效期内“三品一标”农产品265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94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04个、绿色食品44个、有机食品6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7个,认证面积达287.32万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61.55%;创建蔬菜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68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5家,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74家。

  与此同时,白银市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原则,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机制和农产品全程质量监控体系,强化监督检查,建设追溯平台,实现产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实现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无缝对接,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市县乡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127套,纳入追溯平台管理经营主体2319家,追溯品种包括蔬菜、枸杞、大枣、水果、生猪、羔羊等6大类,可追溯农产品达到60多万吨,基本涵盖主要农产品和生产区域。

对接销售 鼓起农民钱袋子

  7月下旬,在2018西北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暨甘肃特色农产品贸易洽谈会上,白银生产的菜花、马铃薯、西瓜等远销全国18个省市,同时签约农产品供销合同9项,签约金额4390万元。而这只是白银市积极对接销售特色农产品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白银市提前谋划,主动出击,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积极组建农产品产销联盟,借助“农超对接”“农校对接”等平台,大力实施农产品“出省入京”“农产品进藏”工程,组织参加“农交会”“绿博会”“农博会”等节会活动,积极打造成本低廉、渠道畅通的农产品营销体系,大力拓展农产品外部市场,以服务大型城市的深度合作做好农产品销售和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大文章。截至10月底,全市共外销农产品143.2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1.35亿元。

  同时,白银市围绕电商扶贫,利用“互联网+”模式,搭建农产品网上销售渠道,充分发挥三级服务体系功能,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参与电商,减少中间环节,促进农产品增值,让贫困群众融入电商产业链条,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

  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电商培训75期4805人次;建成县、乡、村各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529个,乡镇一级第三方快递网点覆盖率达92.75%,村邮站乡镇、村覆盖率100%;开展“白银扶贫·百元礼包”全网销售活动,活动当天签约项目16个,签约金额1.08亿元;全市网络零售总额5.9亿元、同期增长12%,农村网络交易额达到2.2亿元、同期增长73%。

  如今,靖远枸杞、靖远羊羔肉、景泰蜂蜜、会宁杂粮、平川苹果及洋葱、马铃薯、辣椒、茄子等优质、特色农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在丰富市民餐桌的同时,也不断鼓起靖远农民的“钱袋子”。(记者陈泳 通讯员宋秉棣)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 陇ICP备10200311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01021|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版权所有:中共白银市委网信办
西e网运营维护:西e网IDC中心技术支持:西e网技术服务中心 白银鸿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未经本站许可不得建立镜像连接,相关权益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