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位置:西E网首页 > 故事白银 > 数学教育应融科学与文化于一体

数学教育应融科学与文化于一体

编辑:魏少梧      信息来源: 西e网-光明网发布时间:2018-12-6

  【一家之言】
 
  作者:张雄(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数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论语》中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可见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强调教育学生的文化知识、行为实践、忠心处世、信约交往,这和现代教育提倡的素质教育相一致。数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在注意到作为一种基础性文化,数学教育对人的整体文化修养构成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还要深层次的关注数学教育中的人文价值,即蕴含在数学知识中的观点、信念和态度等,真正做到关怀人文精神、人格品质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数学教育应融科学与文化于一体
 
  尽管它和其他一些人们熟悉的人文课程有所不同,但数学同样具有人文课程的某些特点,从而可以发挥一定的人文教育作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意识、数学精神,包含着浓厚的人文精神,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其独特的作用。作为人类智慧宝库的璀璨明珠,数学思维也是一种理性的艺术,它对人文素养的影响力乃至更普遍的方法论意义,是任何一个具体学科包括人文学科所无法比拟的。
 
  数学不仅予人智慧,而且一定程度上能锤炼好人品。善良、正直、厚道、诚实、守信、谦虚、宽容、好学等这些好的人品特征,往往在数学家身上可以普遍看到。我们不能断言数学与好人品之间有必然的联系,也不能说学数学就一定能培养出好人品,但是,数学与好人品之间一定是正相关的,并且这种正相关、正能量会明显优于其他一些学科。在数学教育过程中,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面对数学时最直接、最基本的感受是“求真”“求实”“崇尚真理”,一是一,二是二,不能有丝毫虚假和错误,说话有据、言之有理,讲究逻辑,只讲真理没有权威,在真理面前一切理性之外的物质和意识都不能改变。在数学活动中,人们不断地修正和改错,也就愈加接近自然真理,从而发觉自己的无知,也就学会懂得宽容和谦虚,也使人变得更为虔诚和纯正。这种亲身经历和灵魂深处的体验,对形成好的人品之教育效果比空洞的说教要好多少倍。事实证明,数学品质的潜移默化可以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系列具有道德色彩的品质,正直、诚实、不轻率盲从、尊重真理、遵纪守法、严谨认真、顽强自信等美德是数学精神的产物。
 
  对数学而言,其真的一面是毋庸置疑的,也显而易见。求真本身就代表一种善意。而真的事物,才会具有善和美的光华。数学既具有纯粹理性又有严谨完美的形式,在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各门学科中被广泛运用,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也能显着改善人类的物质生活。因此,数学于善就不难理解。同时,数学蕴涵着促使美德生成的正能量和使人道德化的神圣力量。数学的思想方法、态度和观念通过学习和研究数学过程的潜移默化就内化影响到人格,便可形成善的道德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得好,学了几何就更易于认识善这个观念,几何会把灵魂引向真理。毕达哥拉斯学派也认为“数学和音乐能够净化人的灵魂”。
 
  美是人类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数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典型产物,是呈现自然规律的自由形式,具有科学美的一切特性。同时,数学以自身独有的方式描述自然,会把自然界的美展现转化成数学美,同样具有艺术美的某些特性。简单、对称、和谐、统一,数学中随处可见。希腊格言“美是真理的光辉”被无数数学家和数学发现的故事所印证。
 
  作为人类智慧的最高成就之一,数学彰显出真善美的高度统一,数学活动就是对真善美的崇高追求。数学文化不仅是求真、求善、求美的结果,而且是沟通和融合人的内部精神世界和外部世界的桥梁与中介,因而不可忽视通过对数学真善美的体悟来深层次认识数学文化。此外,蕴含在数学中的真善美,不可能是虚无缥缈的,需要依靠于诸如语言文字、图形、符号等其他的文化形式来表达,即数学教育能够融科学与文化于一体。
 
  《光明日报》(2018年12月06日16版)
原文链接:http://news.gmw.cn/2018-12/06/content_32113282.htm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 陇ICP备10200311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01021|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版权所有:中共白银市委网信办
西e网运营维护:西e网IDC中心技术支持:西e网技术服务中心 白银鸿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未经本站许可不得建立镜像连接,相关权益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