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安居乐业新生活——会宁县坚持易地扶贫搬迁与产业配套齐步走
编辑:王学红 信息来源: 白银新闻网发布时间:2019-1-17
搬出深山,住进新家,依靠新产业,过上新生活。近年来,会宁县坚持易地扶贫搬迁与产业配套齐步走,使广大贫困搬迁户搬出一片新天地。
寒冬时节,走进会宁县头寨子镇南、北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看到一望无际的果园里,果农们正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忙着为今年新栽植的苹果树整形拉枝……
由苹果种植专业公司对幼苗期果园进行委托式管理,以解决搬迁贫困户无技术的问题,这是头寨子镇政府发展易地扶贫搬迁配套产业的一个重要措施。
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老窝。家住头寨子镇中湾村的搬迁户李胜利在搬迁动员刚开始时,心里充满了顾虑,认为到了新地方没有土地,没有来钱的门道,无法立足下去。
扶贫先扶志,扶志先转观念。易地扶贫搬迁伊始,头寨子镇就把谋划配套产业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的重点工作,采取有机化种植、委托式管理、三变式运营的方式,由甘富果业集团下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流转600亩水浇地,建设优质果品种植基地,为每个贫困户配套5亩果园,并将30年的承包经营权确权给农户。有了苹果种植专业公司的专门管理,看着别人家满园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广大搬迁户才逐渐打消了像李胜利一样的担心和疑虑。
李胜利告诉笔者:“一亩果园能收入上万元,比我们山上种洋芋要好得多,搬到这儿后,我也有了自己的5亩果园,感觉心里踏实了许多。”
为了进一步保障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稳定实施,镇政府和苹果种植专业公司达成协议,在保证委托管理果园质量的基础上,吸收搬迁户到公司的果园里务工,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学习果园管理技术,为以后他们独自管理果园打下基础。
“在果园里打工一天能收入100多元,还能学到种植苹果的技术,这让我对新生活充满了信心。”李胜利如是说。
甘富果业集团副总经理张龙告诉笔者:“公司进行统一种植,统一施肥,统一灌溉,避免农户因为缺少种植的经验造成损失,我们集中统一管理到第三年,把成型的果园移交给老百姓,老百姓当年就能见到效益了。”
“咱们依托甘富果业集团统一管理,当苹果种植成活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八以上,才交予农户分散管理,确保农户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增收。”会宁县头寨子镇镇长董永窘对笔者说。
同样,会宁县土高山乡程塬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种植砂田西瓜900亩;杨崖集镇刘咀村安置点发展云杉、油松及间作套种板蓝根共390亩,建成养殖圈舍30座,户均养殖肉牛3头;韩家集镇区79户搬迁户发展蔬菜大棚种植2户,肉牛养殖6户,肉羊养殖18户,肉驴养殖2户,铺面个体经营12户,季节性打工代养安格斯牛39户;汉家岔镇汉岔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成54座标准化养殖圈舍,给54户搬迁户户均引进20只基础母羊……会宁县通过后续发展产业的大力培育,让搬迁户通过特色种植和养殖等实现脱贫致富,真正解决搬迁户的后顾之忧。
会宁县在立足安置区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通过发展产业脱贫一批的同时,还加大搬迁户劳务输转,促进就业再脱贫一批。针对易地搬迁进镇入城农户的需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按照自主创业安置一批、开发企业安置一批、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的方式,确保搬迁农户户均有一个劳动力稳定就业,年收入不低于2万元。
据了解,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会宁县整合各类资金近8亿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并运用资金的20%约1.6亿元重点支持搬迁地用于发展特色种养殖、生态旅游等配套产业,切实夯实贫困群众发展基础,拓宽增收渠道,增强贫困村、贫困群众的自我“造血”功能。截至目前,已有2828户搬迁群众13467人直接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