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活水文章 打开致富源——景泰县“兴水立县”助推脱贫攻坚侧记
编辑:王学红 信息来源: 白银新闻网发布时间:2019-1-18
近年来,景泰县秉持、发扬景电精神,尤其是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景泰县持续聚焦干旱、盐碱、风沙三大片区,下足“兴水立县”的绣花功夫,做好水文章,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了良好基础。放眼现在的景泰川,干旱山区引水工程成效显现,盐碱区鱼塘虾池鳞次栉比,红水镇风沙前沿生态林、经济林筑起风沙线上的绿色屏障。
“旱”变“水”绿了山富了民
为有效挖掘干旱山区发展潜力,景泰县谋划实施了四大“旱变水”工程,可发展高效节水面积27.38万亩,同步实施14个贫困村的890户3853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一举解决山区群众“靠天吃饭”问题。目前,投资1.35亿元的精准脱贫寺滩引水工程,已完成主体并为寺滩有机农业区2万亩高效节水提供灌溉用水,为8个村2000多户群众提供优质人饮水源。投资1.56亿元的精准脱贫正路引提灌工程主体即将完工,可发展高效节水灌溉9.5万亩,能够解决正路镇11个贫困村农业生产用水问题,带动3734户13620人稳定脱贫。投资0.83亿元的黄崖坝上水工程及土地整理项目开发平整土地2.04万亩,可带动1517户6349人,户均年收益近1万元。谋划实施的永泰川农业灌溉引水工程水指标已落实、可研已获批复,PPP入库、龙头企业引进洽谈等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工程竣工后,每年可向寺滩乡提供3000万立方米灌溉用水,发展节水灌溉13.84万亩,带动4323户1.91万人脱贫致富。
水生态文明建设结硕果
景泰县扎实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工作,建立县、乡、村三级河长体系,实现了对全县13条县级河流,62条乡级河流,127条村级河流的两个“全覆盖”。通过县政府网对县、乡两级河长及所对应河流进行公示,在所有河段醒目位置按照相关标准和格式设立河(湖)长公示牌,各级河长“挂牌认领”责任河道,开始上岗巡河。创新建立“河长+警长”工作模式,在每条县级河流设立河道警长。截至目前,县级河(湖)长巡河(湖)18余次,乡级河长巡河160余次,河(湖)长巡河已成常态。同时,结合全域无垃圾工作,清理、疏通河道38公里,清理垃圾39.9万吨,拆除违法建筑1座,切实维护河道管理良好秩序。依托退耕还林还草、天保工程及防沙治沙等项目,逐步改善生态环境,并通过发展经济林实现群众稳定增收的目的。全县森林覆盖率达12.6%,林业总产值达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林业经济贡献率达到30%以上。
转思路盐碱滩里鱼虾壮
据统计,景泰县现有27万亩耕地受盐碱化影响,占总水浇地面积的42.19%,其中中重度6.5万亩。近年来,该县全面推进盐碱地治理,投资1.23亿元的草窝滩片区治碱排水工程以及投资0.22亿元的排碱隧道工程竣工使用,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同时,以科技为支撑,发展戈壁渔业,打造了草窝滩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五佛现代渔业、鱼虾生态混养、休闲渔业、芦阳盐碱水流水养殖等5大产业园区连续两年成功举办全国盐碱地治理渔农综合利用模式现场观摩会、推进会。目前,全县水产养殖面积1万亩,抬田造地1200亩,改良治理盐碱地2万余亩,带动区域内2000余户9600余名群众稳定脱贫。计划到2020年发展水产养殖2万亩,治理盐碱地6.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