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地方谈】让“共发展”与“一体化”齐飞
编辑:黄荣 信息来源: 西e网-中国江苏网发布时间:2019-3-15
今年以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相关省市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并在2019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分别作出了部署。此外,四省市各展所长、深化合作举措频出:1月3日,三省一市签署长三角地区市场体系一体化建设合作备忘录;2月,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发布《青浦、吴江、嘉善2019年一体化发展工作方案》。三省一市各具特色和优势,目前在生态、交通、产业、创新优势整合等方面都在铆足劲往前推进。
一体化的工作需要加快落实,紧抓大机遇。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各地分工明确。上海充当操作系统平台,并在全球、全国吸引一流人才为长三角提供人才、资金、平台。江苏的制造业优势,浙江的互联网、数字经济发展快速,安徽的科教行业、新型工业化是亮点。苏浙皖与上海形成良好互动,目的就是推动要素自由流动。全国两会期间,三省一市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多份有关长三角一体化的联名提案;沪苏浙皖媒体先行,共同策划、联合报道,都是展示了三省一市更多融合的行动和发展成效。
一体化的作用具有示范效应,实现共发展。作为国家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具有示范效应、标本作用,最终是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去年,沪苏浙皖三省一市GDP总量达21.15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23.5%,拥有13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总数超过500家。中心城市具有产业“虹吸效应”,同样也有“溢出效应”。如能用好这些资源,长三角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势必将更上一个新台阶。因此,如何加快推动要素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形成新竞争优势至关重要。
<p style="margin: 1em 0px; padding: 0px; border: 0px; color: rgb(25, 25, 25); font-family: " microsoft="" yahei",="" "hiragino="" sans="" gb",="" "pingfang="" sc",="" "lantinghei="" arial,="" simsun,="" sans-serif;="" font-size:="" 18px;"=""> 任务艰巨,一体化是一个长期过程,中间会有很多障碍,啃“硬骨头”趟“深水区”的任务现在就交给了长三角。无论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还是长三角一体化,城市之间相互合作、不再单打独斗,而是希望以城市群为主体,去参与国际竞争。长三角区域是我国经济发展先行区,也肩负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使命。三省一市的合作是内在发展的需求,也是融入全球竞争的需要,捏成拳头竞争力才能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