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县加强“第一书记”队伍建设助推脱贫攻坚
编辑:王学红 信息来源: 白银新闻网发布时间:2019-4-16
近年来,景泰县在推动党建扶贫攻坚工作实践中,从严从实执行《甘肃省选派到村任职第一书记管理办法》,通过建立选派管理、培养使用、履职问责、考核考评等保障机制,促使全县60名“第一书记”聚力扶贫攻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三注重两优先”精准选。按照“党群部门到软村、政法部门到乱村、经济部门到穷村、涉农部门到专业村”的思路,在各单位择优申报、组织人事部门联合扶贫部门逐一综合研判的基础上,注重选派政治素质好、事业心责任感强、工作能力突出的干部,优先选派科级及科级后备干部和具有两年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确保选派出的“第一书记”最优秀、最硬朗。目前,全县60名“第一书记”中,科级以上干部41人,大学学历占到了80%以上,40岁以下占到了60%以上,为全县贫困村及时注入了新鲜血液,能力素质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优培训提素质”用心育。不断加强对“第一书记”素质提升培训,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方式,通过对“第一书记”开展专题轮训,组织现场观摩和外出考察,切实加大“第一书记”对涉农方针政策、基层党建、发展集体经济、“三变”改革、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学习,有效提升“第一书记”自身素质。同时,借助“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微信群,安排专人及时推送工作动态、组织交流驻村体会、探讨难点问题,促使“第一书记”为建强村级组织积极出谋划策,切实让“第一书记”成为脱贫致富的领路人和服务百姓的贴心人。近两年先后举办培训班3期,邀请县级领导和扶贫、农牧、电商等部门负责人上台为“第一书记”就精准扶贫相关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讲课12次。
“亮身份夯任务”促履职。统一制作“第一书记”民情联系卡,将“第一书记”姓名、照片、手机号码、履职承诺等在村党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并把“第一书记”与做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等工作任务“捆绑”,实行每月向乡镇党委汇报一次工作,每季度以书面清单形式向派出单位和组织部门汇报一次工作制度,并将其完成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促其履职尽责。同时,对“第一书记”驻村时间、纪律要求作出明确细化,严格“第一书记”《民情日记》填写标准,实施“日考勤、月审签”制度,保证“第一书记”每月驻村时间不少于20天,最大程度发挥选派工作成效。
“严考核实投入”强保障。聚焦“实在、实干、实绩”,制定“第一书记”考核激励实施细则,考评内容主要围绕“第一书记”政治表现、驻村融入、执行制度、履职尽责、作用发挥、群众评价、廉洁自律等方面,按照村级述职、乡镇党委考评、县委组织部审定的考核办法进行,采用“百分制”考评计分,对“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等次量化到分值,并将考核结果作为第一书记评选先进、提拔使用、晋升职级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