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位置:西E网首页 > 景泰县 > 甘肃:残障农民在戈壁滩“种”出希望

甘肃:残障农民在戈壁滩“种”出希望

编辑:王学红      信息来源: 每日甘肃网发布时间:2019-5-21

        铺膜机的轰鸣声由远及近,60岁的张延秀趔趄着身子跟着农机,不时把石块扔在地膜上,稳固着已种的南瓜。
 
        行动不便的精准扶贫户张延秀是小儿麻痹症患者,家住中国西部的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寺滩乡十支村。这里位于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年均降雨量只有180毫米,蒸发量约3000毫米。多年来,张延秀就在几亩薄田上辛苦耕作。
 
        过去,种植的小麦、玉米等作物只能让他们一家人勉强糊口。“丈夫长期有病,残疾人儿媳没有劳动能力,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务地的活我算‘半个’劳力。”张延秀说。
 
        2017年,为了能多挣点钱养家,张延秀加入了景泰一丰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始种植覆膜南瓜。该合作社负责人翟政娇介绍,在戈壁滩里铺洒石子可以保墒,这样能有效解决南瓜生长缺水的问题。“一块石头下就是一碗水。”
 
        如今,在合作社“上班”,张延秀每年能收入5000多元。“家里的温饱基本解决,孙子上幼儿园用钱也能补贴上。”她说。
 
        张延秀(左)正在工作。新华社记者程楠摄
 
        在这片戈壁滩上,还有和张延秀一样的残疾人正辛苦劳作,用自己的双手收获希望。
 
        从2016年开始,翟政娇带领合作社陆续流转了戈壁滩改良的旱砂地4000亩,用于发展南瓜种植。这不仅保持了当地水土,还为残疾农户开拓出一条脱贫之路。“合作社共有社员113户,其中残疾人社员69户。区域带动农户1000多户。”翟政娇说。
 
        景泰昼夜温差大,张延秀等人种植的南瓜瓜肉细腻、栗香浓郁。“等到7月份收获的时候,能卖到2元多一斤,略高于市场价。2018年,合作社纯利润200多万元。”翟政娇说。
 
        2017年,翟政娇还参加了“全国红十字系统首届众筹扶贫大赛”。她的合作社从上百个团队中脱颖而出,获得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博爱家园”生计金10万元,用于持续孵化合作社的南瓜“红品”项目。
 
        “生计金用于合作社扩大发展,社员们干劲儿更足了。”翟政娇说。
 
        当地农民正在铺地膜。新华社记者程楠摄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8年,该基金会共援建“博爱家园”174个,投入资金4700万,受益26万人,其中就有不少和张延秀一样的残疾人。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有116.1万残疾人脱贫退出建档立卡;5490个残疾人扶贫基地安置7万残疾人就业,扶持带动13.5万户残疾人家庭。
 
        合作社效益逐年增加,新增社员越来越多,张延秀等村民非常高兴,大家把种植的南瓜命名为“小金瓜”。“寓意帮助的人越来越多,农户都收获真金白银。”翟政娇说,今年,合作社将在新流转的旱砂地上种植3900亩油用牡丹和1000亩桃树,并持续在这些作物下套种“小金瓜”。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 陇ICP备10200311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01021|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版权所有:中共白银市委网信办
西e网运营维护:西e网IDC中心技术支持:西e网技术服务中心 白银鸿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未经本站许可不得建立镜像连接,相关权益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