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美景入画来:白银市平川区推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综述
编辑:王军 信息来源: 西e网—白银新闻网发布时间:2019-5-27
碧波荡漾的沁川湖畔,花团簇锦的人民广场,宽阔笔直的柏油马路,到处皆是柳柔花美的景象;夜幕降临,华灯齐放,五光十色蔚然壮观,一幢幢林立的楼宇和精致的布局,勾勒出特有的风格,把城市装扮的流光溢彩;“陇上泉村”响泉村,青砖黛瓦白墙,绿水碧树环绕,河水清澈见底……如今的平川大地处处皆美景、移步即成画。
近年来,平川区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优化镇村布局,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创新探索城市精细化管理,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和服务功能显着提高,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提升城市品质
统筹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管理服务,编制完成区域乡村建设规划和盘旋路等6个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控规覆盖率达到100%,城区建成面积由12平方公里增加到1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70.46%。完成长征片区污水管网收集改造,宝水快速通道全面通车,龙华首府住宅小区、靖煤集团“三供一业”维修改造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扎实推进农村道路硬化、安全饮水、危旧房改造、农电保障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道路全部通达,动力电及3G/4G网络工程全部接通,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安全住房实现全覆盖,易地搬迁入住率达83.2%。建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1个、“乡村舞台”61个、社区文化服务中心26个,城乡综合承载能力显着增强。
筑牢生态屏障
制定城市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建立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网格联动机制,构建村组、沟渠、河道、集市、城乡接合部等区域全覆盖的网格化治理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按照“户分类、村(社)收集、乡镇转运、县(区)处理”模式,建成乡镇街道垃圾池97个、生活垃圾中转站2座、生活垃圾填埋场13处、建筑垃圾填埋场1处,增配道路洗扫车、抑尘车、洒水车、垃圾收集车等35台,增设垃圾桶(箱)750个,城乡垃圾收集处理能力不断增强。加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建立专业废旧农膜监测点1个、普通监测点13个,废旧农膜回收率达80%以上。持续推进“厕所革命”,新建城乡公厕31座、改扩建53座,改造提升农户厕所1849座。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快城市绿化建设步伐,城市绿地率达到30.5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73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16.90%,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打造美丽乡村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一村一策、一村一景、一村一特色”为抓手,先后打造了“陇上泉村”响泉村、小黄湾古村落等一批“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精品村庄,培育形成了月河、吊沟、大湾、中村等一批集休闲娱乐、农事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文化旅游示范村,树立了华辰生态园、枣树台现代生态园等一批乡村文化与农业融合发展的典型。目前,已建成省市区级美丽乡村19个、“美丽庭院”示范村6个,环境整洁村42个,文明村镇39个,文明村镇创建率达61%。同时,以保护好古村落、古民居、古树名木和弘扬人文精神为抓手,积极推进乡村文化项目建设,重点实施了小黄湾古村落、北武当风景旅游区等民俗特色建设项目,建成了一批依山傍水、古朴幽雅、生态休闲的美丽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