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小香菇撑起扶贫大“伞”
编辑:王学红 信息来源: 白银新闻网发布时间:2019-6-10
让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产业发展是首要问题。靖远县创新扶贫机制,在碾湾坪安置区建设香菇栽培脱贫产业园,助推精准脱贫。
“大家注意看,这个菇相不好的、长得难看的要掰掉,就像这一种也要掰掉……”这几天,碾湾坪安置区香菇栽培脱贫产业园里格外热闹,大棚里,一部分工人正利用休息时间学习香菇种植技巧;黑色遮阴网下,朵朵香菇肥厚可爱,长势喜人……若笠乡曹岘村的陈军娥每天都来这里打工,“在这边务工已经半个月了,每天能拿到一百块钱的工资,可以一边打工一边学习香菇种植技术,等到搬迁下来,我也打算租种一座大棚。”忙着采摘香菇的她对笔者如是说。食用菌培育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邦梁说:“现在我们这边有4个棚,4个棚大概有5万多棒,5万多棒日产量到一两千斤,销路是没有问题的。”
若笠乡属干旱山区,是一个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地,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利、产业基础薄弱,搬迁工作迫在眉睫。碾湾坪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是若笠乡群众搬迁安置点之一,乡里的539户建档立卡户2493人即将搬迁到安置区,为了确保移民群众“安居”“乐业”齐步走,靖远县利用东西协作天津市和平区帮扶资金建设了碾湾坪安置区香菇栽培脱贫产业园。
产业园按照“县级龙头企业+乡级合作联社+贫困户”建设运营管理模式,总计划建设135座高标准的香菇种植大棚,现在建成了4座,钢架安装完成74座,计划按7月底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按市场同期水平测算,每棚每年纯收入可达8.8万元,贫困户、合作联社、村集体按照6:3:1的比例分红,户均收入可达1.6万元。合作社负责安排贫困户524人在香菇产业园务工,每年每人可获得务工收入0.9万元,人均年收入达到4000元,可确保移民群众实现稳定脱贫。
上一篇:白银区推动融媒体中心建设速写
下一篇:会宁县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达1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