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超市”积分管理 庆城脱贫路上乡风也文明
编辑:王军 信息来源: 法制网发布时间:2019-7-8
高楼镇杨塬村的“扶贫爱心超市”能用积分兑换商品,这是记者在革命老区甘肃省庆城县所看到的一幕。
图为高楼镇杨塬村的“扶贫爱心超市”一角 莫亚奇 摄
为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庆城县创设了“扶贫爱心超市”运行模式,群众参与产业培育、环境整治、文明创建等会获得相应的量化积分。然后,按照积1分兑1元的标准让群众在“扶贫爱心超市”兑换一些生活物品。
图为高楼镇杨塬村“扶贫爱心超市”的积分制管理办法 莫亚奇 摄
怎样保证积分的公平、合理。庆城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薛博介绍,“扶贫爱心超市”是由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负责管理,驻村工作队负责评分监督。
薛博介绍,为保证“扶贫爱心超市”的正常运行,同时为方便村民,“爱心超市”中也设立零售区,保证村民的日常供应。
农户脱贫了、富裕了,文明建设也不能落下。为引导群众抵制高价彩礼、迷信赌博等陋习,形成崇尚节俭、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良好风尚。在积分管理中也有文明建设的打分项。
薛博讲到,“爱心超市”实行积分管理。加快了脱贫攻坚政策的落实,提高了村民素质,乡村风气也逐步向好。
当然,亮点背后自有支撑。支撑起“爱心超市”发展的就是庆城县脱贫攻坚工作的巨大成果。
图为农户正在高楼镇杨塬村扶贫车间中制作服装 莫亚奇 摄
在杨塬村,扶贫车间里缝纫机、锁边机整齐排列。村民们正忙着赶制服装,该扶贫车间于今年2月份建立,日生产能力250-300件,目前吸纳安置劳动力43人,带动贫困劳动力20人,预计人均年收入15000元以上。
为什么要在一个村子里建扶贫车间。高楼镇党委书记米亚荣介绍,扶贫车间的建立是考虑农村贫困群众实现“挣钱、脱贫、顾家三不误”,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同时,扶贫车间建于此也是为了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实现贫困村民的就业增收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蔡口集乡依托本乡实际,大力发展苜蓿种植,发展本乡经济的同时也带动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
位于蔡口集乡周家塬村的国瑞草业综合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配备有方捆打包机、苜蓿压扁收割机、耕种机、揉丝机、大型拖拉机等设备。
图为国瑞草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型机械 莫亚奇 摄
蔡口集乡党委书记李霞介绍,合作社主要是通过土地流转和农户签订种草协议两种种草方式实现贫困户的增收。在农户自己种草的方式中,合作社也会对种子、化肥等统一做管理以保障质量。目前合作社已共种植优质苜蓿2万亩,年储存饲草可达2000吨。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怎样加强党建工作。李霞介绍,乡党委一般要求让党员先吃透党和国家的脱贫攻坚政策,然后党员要去积极宣传相关政策。为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蔡口集乡也积极的把乡里的脱贫攻坚带头人发展成党员,也努力把党员培养成脱贫攻坚的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