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党旗红——会宁县土门岘镇党建引领产业结构调整侧记
编辑:王学红 信息来源: 白银新闻网发布时间:2019-8-9
近年来,会宁县土门岘镇牢固树立“党建+”发展理念,以促农增收为落脚点,紧紧围绕“守住一头子,多做几样子”的产业增收思路,着力培育“1+N”产业助农增收模式,大力开展“21211”农业农村产业突破行动,下足绣花功夫培育塑料大棚蔬菜和肉羊养殖两大主导产业,覆盖带动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增效增收,脱贫摘帽。
日前,记者走进土门岘镇苏堡村塑料大棚蔬菜特色产业园,大棚内各种蔬菜幼苗长势喜人,处处展现着生机与活力。
今年,苏堡村按照“引企入园、村企对接、精准到户、产业脱贫”的工作思路,通过政府引导和党支部推动,采取集育苗、种植、收购、包装、销售一体化的“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订单种植运营发展模式,着力解决农产品销售渠道窄、销售难问题,积极打造土门岘镇大棚蔬菜产品优质品牌,强化农民群众商品意识,真正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从2017年后半年开始,苏堡村搭建起了2000座塑料大棚,2018年种植了两茬,前半年种荷兰豆,后半年种红笋和娃娃菜,两茬蔬菜都大获丰收。今年,苏堡村又新建暖棚12座,每座暖棚育苗可满足180个冷棚种植,这样,苏堡村2000座塑料大棚用苗都可自己满足。
去年的成功加今年的暖棚菜苗供应有保障,大大提高了老百姓的积极性,再加上引进落地的龙头企业提供育苗、技术、收购等全方位的指导和支持,这让贫困群众大棚种植的效益也有了可靠保障,每户种4个大棚,一年收入2万元不成问题。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干部是脱贫攻坚的核心驱动力。在各级干部的讲解和动员下,今年63岁的苏堡村村民张思万,对蔬菜大棚的种植有了更深的认识,满怀信心走上种植大棚蔬菜这条致富路。去年他种了4个大棚,每个棚收入一年下来1万多元,4个棚5万元左右的收入,家庭经济是越来越好。
土门岘镇致力于用科学方法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在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的同时,还大力发展肉羊养殖。土门岘镇苏堡村陈塬组村民刘振刚为了脱贫,这两年发展肉羊养殖,今年已出栏50多只羊羔,按这几年的羊价,卖个2万多元不成问题,今年一定能够稳稳脱贫。
围绕“破三弱、强造血”,土门岘镇努力打造了设施蔬菜种植和肉羊养殖两大产业,农业产业的悄然变化源于土门岘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设施蔬菜种植和肉羊养殖两大产业,已经覆盖了全镇80%以上的贫困户,也全面带动实现了贫困户的稳定脱贫,持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