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位置:西E网首页 > 甘肃新闻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确定落脚点 挥师向陕北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确定落脚点 挥师向陕北

编辑:黄荣      信息来源: 西e网-每日甘肃网发布时间:2019-8-19

  8月17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公式记者再走长征路”采访团在榜罗镇会议纪念馆前合影留念。
 
  “同志们,我们要到陕北革命根据地去,我们要会合红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军的同志们去。”1935年9月28日,甘肃通渭县榜罗镇小学南面打麦场上的一棵核桃树,见证了红军长征路上的这一重要时刻。
 
  27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榜罗镇小学召开会议,正式决定把中共中央和陕甘支队的落脚点放在陕北,在陕北保卫和扩大苏区。28日清晨,全军连以上军政干部会议召开,毛泽东作了当前形势和任务的报告。
 
  榜罗镇会议纪念馆党史研究员高亚忠介绍,毛泽东在会上分析了陕甘可成为抗日新阵地的经济、政治条件,提出了迅速到达陕甘苏区的行动方针,要求部队整顿组织纪律和军容风纪等问题。
 
  红军经过榜罗镇文峰村时,李丙申老人只有5岁,后来多次听父亲讲起当年的场景。“当时,国民党造谣‘红军烧杀抢掠’,有人告诉父亲‘红军来了连你家门板都会拆走’。”李丙申说,当时很多村民都逃进了山里,但父亲决定留下看家。
 
  出乎李丙申父亲意料的是,红军军纪严明,从不拿百姓财物。看到破衣烂衫、面黄肌瘦的小红军,李丙申的父亲于心不忍,主动把家里的荞面馍馍塞到他们手里。
 
  “我家有个院子,红军在我家吃饭。桌子不够,他们就从邻居家借,吃完饭就还回去。”李丙申说,红军临走前,母亲烧了一夜开水,挨个灌到战士们的水壶里。
 
  李丙申家当年还和红军做过一回“交易”。“红军用的锅,锅底很厚,烧水做饭很费时间,想和我们换锅,父亲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换完锅,红军硬给父亲塞了钱。”
 
  在榜罗镇休整了三天两夜后,明确了落脚点的红军继续前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首《七律·长征》,榜罗二三年级的小孩子都会背。”榜罗镇会议纪念馆讲解员范科惠说。
 
  如今,80多年过去了,这棵饱经岁月的核桃树依旧枝繁叶茂。
 
  (原载8月18日《人民日报》)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 陇ICP备10200311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01021|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版权所有:中共白银市委网信办
西e网运营维护:西e网IDC中心技术支持:西e网技术服务中心 白银鸿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未经本站许可不得建立镜像连接,相关权益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