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位置:西E网首页 > 社会新闻 > 7524次“绿皮车”:快时代里的慢情怀

7524次“绿皮车”:快时代里的慢情怀

编辑:黄荣      信息来源: 西e网-新华网发布时间:2019-8-28

 
  对于很多人来说,“绿皮车”已经成为了回忆,但在有些地方,人们出行仍然选择搭乘“绿皮车”。
 
  这是一趟开往贺兰山深处的绿皮火车,清晨7点15分由银川始发,中午11点16分抵达汝箕沟,单程143公里,运行时间4小时01分。列车慢悠悠地在山间穿行,就像歌里唱的那样“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
 
  近日,记者随“发现最美铁路,重走丝绸之路”采访团一同登上了这辆年近半百的绿皮火车——7524次列车。
 
  7524次列车是目前银川客运段“资历最老”的一趟列车。石嘴山市是国家“一五”时期布局建设的十大煤炭基地之一,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贺兰山下一些大型煤矿相继建成。1971年,有着“太西煤走廊”之称的包兰铁路支线——平汝铁路开通。由此而来的还有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铁路工人和煤矿工人。同年11月,507次列车(7524次列车前身)肩负起运送煤矿工人的使命,成为当时宁夏唯一一趟普通客运火车,这一开就是半个世纪。
 
  进入车厢,吊顶转头小风扇,上下推拉式车窗,相对而坐的桌椅设置,以及淡绿色的墙体背景,都让人仿佛置身于七八十年代的老电影中。
 
  “以前的火车票就长这样。”银川客运段上海车队副队长刘中利向我们展示着他的藏品,上面罗列着一整版形同公交车票般的票据。“上个世纪60、70甚至80年代都要用这种卡片式的车票,当时的车票日期、车次信息都是人工填写的,票价才几元钱。”
 
  这位有着30年客运工作经验的“铁二代”对铁路有着极深的感情,收藏了1200多张各个时期的火车票和早期各铁路单位用的纪念水杯、各种用途的铁路信号灯等等。采访当天,他把这些老物件带上了列车,也将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带到了我们面前。
 
  “这是我们以前用过的马灯,那时候没有站台,夜晚黑乎乎的,我们就提着马灯照亮乘客脚下的路,把每一位乘客安全送下车。”看到曾经的“老伙计”,67岁的王雅琴仿佛又回到了17岁第一次参加工作的时候,眼里闪着兴奋的光。
 
  已经退休15年的王雅琴是7524次列车的第二代乘务人,17岁刚参加工作时就被分配到了这里,陪着她的还有一把用于接送乘客上下车的木梯以及一盏马灯。
 
  “那时候,我们坐的都是现在用来拉货的闷罐车厢,地上放的是那种长条形木板凳,三四个人坐一条凳子,人多的时候,只能人挤人的站着,节约空间。我们还得守在车厢门口,防止乘客被挤掉下去。”
 
  王雅琴回忆说,70年代的包兰线,沿线都是茫茫沙漠和矿区基地,混杂着煤灰和扬沙的灰尘很快就会将车身及窗沿染成灰黑色,每半个小时就要擦一次,保持车厢内整洁。冬天,列车厕所便池里冻成冰疙瘩,清理时得用铜钎砸,有时粪便直接溅到身上。
 
  “现在想来条件真是艰苦,但那个时候不觉得。再苦再累,只要乘客能安全到站,对我们笑一笑,点个头,这心里都是甜的。”王雅琴说。
 
  早期运营时,这趟车特别受欢迎,进山的采矿工人,驻扎在山里的军人,将6节车厢挤得满满当当。随着煤炭产业的转型发展,煤炭职工被分流安置。现在搭乘7524次列车的乘客,有些是来找寻回忆的故人,有些是体验新鲜感的旅人,更多的则是居住在沿线的常客,搭乘它走亲访友,在城市与家之间奔波游走。
 
  车外的风景在变,车里的人也在变。不变的是30年未涨的票价,全程最高票价9.5元,最低票价1.0元(0.5元为儿童票),使它成为名副其实的铁路公交。
 
  如今我们已步入时速达300-350公里的高铁时代,从有形的纸质车票到无形的电子车票,从绿皮车到复兴号,背后是我国轨道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
 
  而这样一列不停运的慢火车,一张不计效益成本的廉价票,不是以风驰电掣地速度将旅客送往全国各地,而是将方圆百里的沿线居民串起,开出一条民生风景线,展现的是铁路的责任与担当,是时代的情怀与烙印。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 陇ICP备10200311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01021|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版权所有:中共白银市委网信办
西e网运营维护:西e网IDC中心技术支持:西e网技术服务中心 白银鸿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未经本站许可不得建立镜像连接,相关权益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