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家园更宜居 —— 市人大常委会监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纪实
编辑:王军 信息来源: 西e网—白银新闻网发布时间:2019-9-1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并且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始终。
环境就是民生。市人大常委会审时度势,积极作为,将生态环境保护这个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扛在肩、揣在心,列为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聚焦重点难点,创新监督方式,持续有效发力,强势助推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改善全市生态环境。“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实现。
凝聚共识 学习为先筑牢思想根基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只有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才能增强环保监督使命担当,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碧水蓝天的深切期待。”这是市人大常委会及全体工作人员的共识。
为了能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中取得实效,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列入学习计划,认真贯彻执行。组织机关干部全面系统学习贯彻生态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决策部署,提高思想认识,强化业务能力。邀请省、市委党校及有关专家教授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生态环保法规等方面开展专题辅导,自觉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尤其是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之后,市人大常委会党组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机关全体干部订购《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进行认真学习,并围绕“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题开展了交流研讨,进一步加深了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的把握和领会,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行动,强化责任担当,以实际行动确保党中央和省委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决策部署得到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立法为民 突出问题导向法治思维
法治之路,立法先行。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立法质量直接关系到法治质量。
面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白银,市人大常委会聚焦全市现状,制定颁布了白银市首部实体性法规《白银市封山禁牧管理办法》,对封山禁牧范围、管理主体责任、处罚标准和方式作出了具体规定。
白银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对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管廊管理没有上位法作为执法依据带来的管理难题,市人大常委会克服缺乏上位法和地方立法先例的困难,经过积极努力和扎实工作,高质量完成了《白银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的立法,填补了我省城市地下管廊管理方面的立法空白。
燃放烟花爆竹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容易引发火灾、输变电线路故障等事故,甚至人身伤亡事件也屡见不鲜。对烟花爆竹燃放加强管理,是顺应民意,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有效举措。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推进下,《白银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办法》今年7月25日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于8月15日公布实施,将为推进白银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提供法律支撑。
改进环保工作者和人大代表的履职方式,提升履职能力,增强履职实效,对于做好环保工作格外重要。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专门力量,编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资源保护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摘编》,提高大家依法开展环保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强力监督 彰显绿色发展信心决心
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监督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正确处理监督与支持、监督与促进、监督与制约的关系,紧紧围绕重点难点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依法行使监督权,不断加大监督力度,力求监督实效。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专门力量,邀请熟悉环保工作的常委会组织人员和人大代表参加,县(区)人大常委会密切配合,依法对全市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专项执法检查,有效推动了生态环保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2017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先后11次组织调研组赴三县两区,围绕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无垃圾治理、水污染防治工作等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和中央、省委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开展调研检查,进一步推动生态环保方面的难题解决和整改工作落实;连续三年专项听取市政府关于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并根据调研检查和会议审议情况,形成专题审议意见进行通报,督促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抓好问题整改。
结合陇原环保世纪行活动,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分别以“保护饮用水水源地”“大气污染防治”“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城乡垃圾处理”“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等为主题,连续7年组织各县(区)人大常委会和省、市新闻媒体记者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采取上下联动、协调推进的方式,进行了一系列深度报道和追踪报道,切实推动解决了一些破坏生态环境、危害群众健康、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尽责履职 督促意见建议落实落地
人大代表作为人民群众的代言人,最了解群众的呼声和愿望,最清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生态环境保护也是代表建议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涉及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代表意见建议办理,以跟踪督办、现场督办、领导领衔督办等方式,强化跟踪问效,督促落实落地,办理成效显着,代表满意率达到100%。
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共收到代表意见建议90件,其中涉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8件,已经解决和正在解决6件,列入计划解决2件;市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共收到代表意见建议90件,其中涉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14件,已经解决和正在解决9件,列入计划解决5件;市九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共收到代表意见建议85件,涉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11件,正在督促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办理。
如冯志长等代表提出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建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牢固树立和践行“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共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153个(省级44个、市级15个、县级94个)、环境整洁村552个,示范村和整洁村分别占到了行政村总数的21.8%和78.6%,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得到遏制,乡村建管和环境治理走上规范化、秩序化轨道。
生态惠民建设,永远在路上。如何保护铜城白银的天然底色,是摆在市人大常委会面前的永恒课题。今后,市人大常委会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让人与自然形成“朋友圈”,让环境保护扩大“生态圈”,在白银的绿色发展中一如既往地扛起人大担当,展现人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