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位置:西E网首页 > 白银区 > 一条渠,流淌50年的故事:白银区水利建设发展侧记

一条渠,流淌50年的故事:白银区水利建设发展侧记

编辑:王学红      信息来源: 白银新闻网发布时间:2019-10-12

        一条渠,流淌50年的故事
 
        ——白银区水利建设发展侧记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在国家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治水患、兴水利,走上重整河山、治国安邦的征程。
 
        1969年,一项水利工程在白银区开工建设,50年来,承担农田灌溉及大环境绿化供水,在服务农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上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名字,叫“工农渠”。
 
        往昔峥嵘岁月里铭刻“白银精神”
 
        上世纪60年代的白银区,自然环境恶劣,十年九旱,灾害频发,各项事业发展缓慢。兴修水利,解决吃饭饮水问题,成为那时候农民群众最殷切的期盼。为了彻底改变干旱缺水的贫困面貌,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帮助农民群众走上幸福路,经大量实地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深入论证决策后,实施“引黄入银”电力提灌工程步入重要议事日程。
 
        1969年10月1日,随着白银上水工程开工动员大会的召开,工农渠建设正式启动。区委区政府克服资源和技术上的各种困难和束缚,带领群众风餐露宿、爬冰卧雪、日夜苦战,以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昂扬斗志,历经三年多时间,建成了惠及水川、强湾、王岘等乡镇的工农渠电力提灌工程。
 
        1975年4月,工农渠延伸工程武川电力提灌工程开建,同年11月通水并发挥效益。至此,“引黄入银”灌溉工程—工农渠建设全面结束。工程设计灌溉面积5.5万亩,主干渠长28公里,净扬程322米,9级提水,其中凿山开洞25座、建设渡槽9座;武川干支渠19公里,扬程421米,灌区内支渠9条,共107公里。
 
        给农民们带来希望的“一道活水”
 
        工农渠的建成,为灌区农业发展引来了活水源泉,给农民们带来了希望。“我们是70年代从黄石台山上搬下来的,山里缺水,靠天吃饭,养不活人呐。就冲着这一道水搬出来,几代人安定下来了,越来越好了”,强湾乡80多岁的老党员金好泰回忆起上世纪70年代初举家从麦地沟深山搬出来的情形时感慨万千。
 
        进入20世纪90年代,灌区发展步入高峰期,水地面积从1983年的29.8%提高到1990年的39.4%,有效灌溉面积增至4万多亩,原来以种植小麦、油料及小秋作物为主的农业种植结构,逐步调整为玉米、带田等高产作物大面积推广种植,农业效益大幅提升。
 
        工程效益的良好发挥,也促进了灌区经济格局发生积极转变,以王岘水泥厂,强湾工业瓷厂,武川铸管厂、磷肥厂、水泥厂,工农渠黄铁厂为代表的一批乡镇企业欣欣向荣,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进入2000年以来,灌区粮食单产增加到481公斤,总产增加到1940万公斤。在政府积极引导推广下,灌区群众调整种植结构,采用新型农业技术,加大科学种田力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工农渠建设之初的50元成百倍增长。灌区农业结构也逐渐从单一的粮食生产向农、林、副、渔等综合产业发展,尤其是日光温室蔬菜、反季节瓜果等作物的扩大种植和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加快了灌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浇灌绿色为铜城筑起“生态屏障”
 
        为了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位,1999年,白银区以楼房沟流域为起点,拉开了城郊大环境绿化的序幕。
 
        2000年到2003年,率先在楼房沟流域开展荒山造林6850亩,保存率达到85%,创造了荒山造林“当年植树,当年见效”的楼房沟经验。此后,白银区连年植绿播绿不停歇。前后20年间,累计完成投资3.2亿元,绿化荒山13个片区近1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0.38%提高到14.51%。昔日荒山秃岭,今朝绿意盎然。
 
        白银区干旱少雨,绿化荒山,命脉在水,必需水利先行。根据造林规划,先后建成生态林供水专线13条,塘坝13座,水库2座,泵站13座,主管道61公里,采取渠道引水、塘坝蓄水、泵站提水、管道输水上山的灌溉模式,支撑大环境绿化一张蓝图绘至今。
 
        特别是上下孤山、北郊了高山等片区,山高坡陡、岩石裸露、植被稀疏,造林难度极大,水利工作者们研制立式反冲洗纱网泥沙过滤器,因地制宜采用喷、滴结合的灌溉方式,开创了石山披绿装的壮举。
 
        在工农渠之水的滋润下,城郊荒山变得郁郁葱葱,环抱城区的绿色生态屏障,让一个原本灰头土脸的工业城市呈现勃然生机,收获美丽颜值。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 陇ICP备10200311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01021|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版权所有:中共白银市委网信办
西e网运营维护:西e网IDC中心技术支持:西e网技术服务中心 白银鸿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未经本站许可不得建立镜像连接,相关权益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