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综述
编辑:王学红 信息来源: 白银新闻网发布时间:2019-12-17
今年以来,景泰县充分挖掘县域文化旅游资源潜力,激发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投资活力,努力增加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优化文化旅游产品质量水平,积极培育文化旅游发展新动能,实现全县经济、社会、文化、旅游协调发展。截至目前,该县已通过国家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累计接待游客3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完成1.4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317.2万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完成15530万元。
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以黄河文化、丝路文化、红色文化、影视文化、民间民俗文化为主题,以重大项目为载体,以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才建设为支撑,大力繁荣文化旅游事业,加快振兴文化旅游产业,全面提升文化旅游软实力,努力把景泰建设成为甘肃重要的文化旅游基地和特色文化产业基地。
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以全域旅游为抓手,拉动消费为目的,全方位、深层次推进文化旅游、体育医养等领域深度融合,促进第三产业繁荣发展。2019年,该县文旅局,以“旅游+文化”为根本平台,创新推行“旅游+”“文化+”“体育+”新模式,实施国家冬季运动训练基地、跨河玻璃栈道、帐篷酒店等项目,积极创建黄河石林5A级景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形象,创建我县乡村旅游品牌,全面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推进大敦煌影视城和大水?村连片开发建设,努力创建疃庄、石城、红岘台等乡村旅游示范村5个。继续提升服务,开展服务质量和品牌宣传提升行动,完善景区景点基础设施,新改建旅游厕所15个;深度融合旅游和文化内涵,继续办好黄河风情文化旅游节、乡村旅游节等品牌节会和赛事。创新文旅市场开拓路径,继续拓展陕西、青海、宁夏等周边市场,力争全年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23%、30%以上。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主题饱满的精品现代景区,建成景电水利风景区五佛寺主题公园、景电工程博物馆等项目,加快西番窑片区开发建设,不断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打造新的消费热点。积极培育特色餐饮、文化创意、民俗精品演绎等新兴产业,弥补冬春旅游消费市场短板,实现季节游向全季游转变。
推进公共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不断创新公共文化体制机制,在全县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一是丝路、红色、宗教文化与公共文化相融合。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红色教育体验区;以保护恢复为主,推出与红军有关的展览和陈列,通过当年战役所留痕迹,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发扬革命精神;二是非遗文化与公共文化相融合。该县不断挖掘、整理民间优秀文化遗产项目,持续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顺利开展,成功申报了上沙镇滚灯、芦阳打铁花和树皮画、寺滩背鼓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时深入挖掘东关付家石雕、西关化氏砂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是“文化+”与公共文化相融合。通过建设乡村文化广场、综合文化服务站、农家书屋、道德讲堂等文化阵地,向广大群众全方位展示景泰文化内涵,实现了“文化+”、“互联网+”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相互融合。
上一篇:会宁多举措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下一篇:会宁县驻村帮扶工作队发挥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