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位置:西E网首页 > 时评 > 在宪法实践中凝聚民族复兴磅礴之力

在宪法实践中凝聚民族复兴磅礴之力

编辑:王军      信息来源: 西e网发布时间:2019-12-24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改革开放40余年来,宪法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有力保障,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令人欣喜的是,在这场法治中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人民群众不再是冷漠的旁观者、沉默者,而是这一伟大实践的亲历者、实践者和见证者。
 
  个体正义在宪法实践中得到伸张。曾经轰动一时的"齐玉苓案",因升学考试通知书被同班落榜生陈某领取,导致其无法正常升学就业,后者则以"齐玉苓"之名先后升学就业,两人因此对簿公堂,虽经几番周折,但最后的判决结果以陈某道歉赔偿告终。在这里"旧案重提"并非要指责这一行为有多卑劣,而是彰现该案本身的司法价值和意义。被称为"宪法司法化"的此案首开用宪法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之先河,成功填补了我国司法实践中的一个空白。宪法作为法律中的法律,通过调整法律而间接地调整社会关系,具有间接的法律效力。因此,宪法条文不能单纯的被认为是"国家意志"就束之高阁,更不能脱离人民群众而存在。
 
  习总书记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这就意味着,宪法不仅是其他法律的母法,也是公众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效武器。无论何种情况,一旦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只要是宪法所保护的,我们就应该积极地用宪法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依宪执政在宪法实践中更加有力。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以立法形式作出了关于宪法宣誓的决定。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二十七条增加一款"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宣誓制度的确立,不只是简单的跟国际接轨,更重要的是彰显宪法权威,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增强履行职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北京西城区人民法院行政庭法官刘学伟参加完入额宪法宣誓仪式后表示,"我当时感觉眼眶发热,作为一名法官,那个时候体会到宪法是根本大法的力量,感受到了'宪法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通过宪法宣誓,促使履职者对宪法发自内心的认同,使得宪法之精神注入灵魂,对每一位履新者而言,无疑是一次心灵的震撼和洗礼。另外,宪法宣誓仪式,还能够培育公民尊重宪法,维护宪法,弘扬宪法的情怀,激发强烈的爱国热情。2018年,国家主席习近平等新一届领导人进行了宪法宣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见证了宪法宣誓仪式的神圣,广大人民群众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宪法的权威,自发升腾起对宪法的崇敬之情,对国家强大的自豪之情。
 
  时代步伐在宪法实践中更趋稳健。"八二"宪法曾分别在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4次修改,每一次的修改无不体现着党中央的高瞻远瞩,亦无不体现着伟大中国人民的心血和智慧,宪法的修改始终与祖国社会发展的节奏保持统一脉动。2018年3月11日,第5次宪法修正案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高票通过,这一次融入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成果,迈出了与时俱进的生动步伐。那么,宪法是因何而改又因何而动的呢?从国内角度讲,无论是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完善,还是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明确,亦或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庄严宣告,无一例外的都证明着宪法实践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之良性互动,对当下时代主题的回应;从国际上来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在新时代新形式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也是为解决当今世界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的生动写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宪法的"变"是趋势,更是历史的必然。
 
  在宪法伟大的实践中,中国没有缺位,在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中,中国的人民群众没有缺位,每一个人都渴望去亲历和见证,因为它事关每一个人的"福祉";每一个人都以"主人翁"的姿态去投身这场伟大的实践,因为它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宪法实践中,我们共同见证祖国的成长和发展,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之力。 (白银市科学技术协会  宋勇锐)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 陇ICP备10200311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01021|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版权所有:中共白银市委网信办
西e网运营维护:西e网IDC中心技术支持:西e网技术服务中心 白银鸿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未经本站许可不得建立镜像连接,相关权益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