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位置:西E网首页 > 焦点新闻 > 我是党员 理应冲锋在武汉——记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支援武汉医生郑太祖

我是党员 理应冲锋在武汉——记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支援武汉医生郑太祖

编辑:王军      信息来源: 西e网发布时间:2020-2-18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在中华大地骤然打响!
 
  病例激增,物资短缺,医护人员昼夜奋战,武汉向全国发出了求助信号。
 
  不忘初心,挺身请战,他毫不犹豫将自己的名字写在了报名册的第一栏;
 
  全力以赴,蓄力作战,他设身处地把患者当做自己的至亲;
 
  危难关头,敢为人先,他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什么是生命至上。
 
  他,就是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一批支援武汉的医生郑太祖。
图为身穿防护服的郑太祖医生
 
  "我必须第一个摇旗出征 这是一场战役"
 
  "本人郑太祖,男,47岁,中共党员,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已经在重症医学科工作24年,积累了一定临床工作经验。目前正是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爆发时期,我自愿请战到湖北前线,勇挑重担,克服困难,坚决服从医院统一调度安排,合力决胜疫情攻坚。请组织批准!"这是郑太祖的请战书,寥寥数语,信念坚定,满腔热情。
 
  立足本职、带头奉献,积极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线,郑太祖医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衷。
 
  "正月初二,武汉疫情严重,在得知支援武汉命令的那一刻,我第一个赶去报了名,因为我是一名党员,必须冲锋在先,况且我有非典期间在门诊工作的经验,所以我必须去武汉",郑太祖医生很平静地说,作为一名拥有24年党龄的党员,他默默报了名,没有告诉任何一个亲人,正月初三中午,一家人正在岳父家吃午饭,医院来电话告诉他两点半集合,三点出发去兰州,妻子听到这个消息当场就哭了,问他为什么没告诉任何人,他咋想的,他只告诉妻子一句话:老婆,我是一名党员。
 
  出征号角吹响,冲锋战鼓擂起。
 
  大年初三、十二点通知、两点半集合、三点医院出发......这不是一串数字,而是一份使命,一份责任,一面高高飘扬的鲜红党旗。
 
  当时由于时间紧张,妻子含泪匆忙帮他收拾完行李,他就去了医院。白银市领导和院方各自举行了一个隆重的欢送仪式,之后他就踏上了去往武汉的征程。郑太祖医生说:"我父亲去年去世了,老母亲还在景泰老家,没有来得及看一眼,也就没敢告诉老妈,我走了后老人才知道的"。
 
  "我妈知道消息后打来电话,说她理解这是我必须要服从的任务,但是一定要平安回来,她在家等着我。"我告诉老人:"这次疫情需要我们重症医学相关专业的人员前去支援,能与武汉共同打好这场战争,我很荣幸,也很光荣,让她相信我,我一定会平安回来的",这是一个儿子给母亲的承诺,更是一名党员对祖国的承诺。
 
  1月28日下午一点半,郑太祖医生一行顺利抵达武汉。
 
  "当时出了机场,天气阴沉沉的,街道上没有一个行人,也看不到一辆车,这个武汉已经不是我们平日印象里的武汉了,一种浓浓的恐惧感笼罩着这座城",郑太祖医生回忆说,当时的我们,就是上了战场的心情,因为这的确是一场战役,并且是一场必须要打赢的战役。
图为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一批医护人员郑太祖一行奔赴武汉
 
  "我是一名党员 需要时奉献是我坚定地信念"
 
  一个党组织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堡垒无言,却能凝聚强大力量;旗帜无声,却能鼓舞磅礴斗志。
 
  到达武汉中心医院后,本来按计划是两天的培训,由于疫情紧张,形势严峻,医护人员太过紧缺,郑太祖一行只接受了一天的培训,第二天直接上岗。武汉市中心医院属于第一批定点收治新冠病人的医院,位于武汉市汉口区,距离华南海鲜市场仅5公里之遥,是疫情重灾区,当地医护人员已经奋战一个多月。由于前期防护不当,不少医护人员感染,加之患者不停增多,导致医院战斗力严重减弱,形势异常严峻。
 
  "当我们去接班时,武汉市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激动地哭了,他们基本昼夜奋战一个多月了,疲惫紧张的眼神里充满了惊喜和感激,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投入了战斗",郑太祖医生说,当时的情况确实很不好,医院里挤满了患者,他们每班6-8小时,加上消毒、穿防护服等,一上班基本都在十个小时左右。厚重的防护服不仅穿起来费时费力,穿着也十分不方便,鼻梁、耳朵压得特别疼,有时气憋得呼吸都困难,没法吃东西,没法喝水,更困难的是不能上厕所,因此医护人员接班前三四个小时就不能吃东西,很多医生都用成人纸尿裤,工作状况很是艰辛。
 
  不期而至的防控疫情斗争,既是对党员干部的一次严峻考验,也是一场深刻的党性洗礼。
 
  甘肃医疗队刚开始接管了一个50张床的病区,随着国家调整抗疫策略,做出来应收尽收的决策,各个医院都扩床,很快他们又接管了第二个病区,共计床位在一百张以上,工作量越来越大。
 
  在患者挤满医院的武汉市中心医院,穿着防护服工作近10个小时的医护人员基本都是筋疲力尽。有一天,郑太祖医生早晨八点准备下夜班,他已经又饿又渴,还特别想上卫生间,盼着快点下班,好赶紧休息。但抬头看到楼道里等着做检查的患者排成了长队,他没有办法心安理得去休息。能坚持一分钟就是一分钟,能多救治一个患者就多救治一个。于是,他自己推着平车亲自送患者去做检查、拍片,一直忙到上午十点半才下班。郑太祖医生说,当时虽然自己已经累得不行了,但是医院情况那么棘手,他是党员,他不加把劲谁冲在前,等谁去奉献。而且那段时间正是高峰期,感染的医护人员那么多,病毒传播又那么厉害,每接触一个患者其实都心理压力挺大的,但是当他看到患者渴望和无助的眼神时,还是义无反顾,因为这是一个医生的天职。
图为郑太祖和甘肃医疗团队的战友们在病区
 
  "我有重症医护经验 让我上"
 
  由于疫情更加严重,武汉市协和医院响应党中央号召,扩大了危重症床位,重症专业医护人员紧缺。2月8日,包括郑太祖医生在内的10名医生20名护师支援武汉协和医院。
 
  疫情面前,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员挺起脊梁、无畏前行!
 
  到武汉协和医院后,郑太祖医生被分配到党员示范病区,这个病区由原来的骨科临时改建,共50张床位,其中只有5名呼吸科医生,其他都是外科医生。由于情况所迫,当前必须收治危重病人,需要熟练气管插管及有创呼吸机治疗和深静脉穿刺技术重症专业医生,所以一到医院报道完,没时间喘息就进入了工作状态。
 
  "一天,有位患者呼吸衰竭,呼吸已经相当困难了,看到这种情况,有多年危重症临床经验的我建议马上做气管插管,上呼吸机。院方做完血气分析讨论,支持我的决定。由于当时情况紧急,多耽误一分钟患者生命就多一份危险,我主动提出由我来操作。我也清楚这个过程感染病毒的风险会更大,但是作为一名医生,情况当前,顾不得那么多。协和医院的医生都特别感动,告诉我他们有专业做气管插管的团队和设备,必须他们自己人先上......",郑太祖医生叙述当时的场景,画面如同就在眼前。他说,通过4-5天的精心治疗,患者病情基本稳定,很快就可以拔管正常治疗了。
 
  能治病,精医术,愿奉献,郑太祖医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医护人员的济世情怀。
 
  在这样的危难时刻,医生,不仅需要治病救人的能力和勇气,同样需要让情绪异常患者有积极配合治疗的智慧和方法。在协和医院,郑太祖医生就遇到了一位患者,之前就患有白血病,在这次疫情中又不幸感染肺炎。患者情绪相当烦躁,根本不配合治疗,并且还有伤人倾向。大家都手足无措的情况下,郑太祖医生了解透彻病例及家庭情况后,他镇定自若,胸有成竹地走上前去和患者沟通起来。他抓住患者内心最柔弱的一面---他还未曾谋面的小外孙,告诉他全国疫情大趋势,病例治愈率,以及国家的重视和我们的支援。对他体质状况的良好评估、亲人的期盼以及自己的就治经验,让患者看到了活着的希望。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经过耐心劝说,患者情绪慢慢缓和下来,最后愿意配合治疗。目前这个病人新冠肺炎明显好转,有望四五天后出院,病情稳定后患者本人也特别感激他,并且赞扬甘肃医疗团队的专业和大爱。
 
  "在大家都手足无措不敢上前的情况下,您当时不怕被伤害吗"?
 
  "害怕呀,但是我更坚信我能让他接受治疗,我也必须让他接受治疗"。
 
  郑太祖医生说的掷地有声,那一刻,智慧超越了恐惧,医德战胜了胆怯!
 
  "我身后是170万白银人民,在武汉,必须让我的故乡因为我而自豪,武汉的医护人员也是多次为我们的医德、医术、医风点赞、感动。用他们的话讲,以前只觉得甘肃偏远落后,这次真正见证了甘肃医疗团队的强大和敬业,深受震撼",郑太祖医生高兴地说,我们的确是全力以赴,尽心竭力,既然是来支援的,就得拿出共同奋战,解决问题的态度。
  "最近武汉的情况如何,您有过担心自己被感染吗"?
 
  "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疫情基本处于控制状态,现在是床位等病人,三天前,身边一位医生就被感染了,我也有接触史,担心一定是有的,但是我相信只要做好防护,我一定能够坚持'站岗',胜利归来"。
 
  迎难而上、勇挑重担,给患者吃下定心丸。郑太祖医生在支援武汉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以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冲锋在前,奋战疫情一线,为早日还祖国一个健康美好的新武汉拼劲全力、乐此不疲。(韩敏 张丽宁)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 陇ICP备10200311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01021|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版权所有:中共白银市委网信办
西e网运营维护:西e网IDC中心技术支持:西e网技术服务中心 白银鸿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未经本站许可不得建立镜像连接,相关权益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