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位置:西E网首页 > 会宁县 > 美了乡村富了乡亲——会宁县大沟镇厍弆村脱贫攻坚见闻

美了乡村富了乡亲——会宁县大沟镇厍弆村脱贫攻坚见闻

编辑:王军      信息来源: 西e网—白银新闻网发布时间:2020-8-17

  轻烟翠岭神仙境,细雨村落杏花乡。
 
  烟雨朦胧中,记者一行顺着蜿蜒的山乡公路来到已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的会宁县大沟镇厍弆村,映入眼帘的除了村前层层叠叠、满目青翠的山坡田地,还有嵌入一片绿意中,宛如粒粒明珠的塑料大棚;除了村里别具特色的古堡建筑、移民新居,还有村后依着山势蔓延铺开的大片杏林,仿佛绿水荡漾、丹青绘就。这“大沟深处杏花村·厍弆”,果然让人心旷神怡。
 
  厍弆村属于全省3720个深度贫困村之一,会宁县130个贫困村之一,大沟镇5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446户1832人,现有建档立卡人口330户1402人。截至2019年底,全村累计脱贫322户1381人,剩余贫困人口8户21人,监测户3户19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1%。2019年实现全村整体脱贫。
 
  “以前村里没有硬化路,道路坑坑洼洼,一到雨天更是出不了门;村民吃不上自来水,下雨天聚集的窖水虽然不干净,也得节省着才够用,更别说养牲畜、种大棚用水了;村里没有架设动力电;60%的住房都达不到安全标准。大家致富没有思路,也没有门路,除了务地勉强维持生计,就只有外出打工,村民生活普遍比较清苦。”说起以前的日子,厍弆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立雄直摇头。
 
  据介绍,2013年厍弆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800元。“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村里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王立雄看着眼前的村落,感慨地说。
 
  这几年,在帮扶单位——省委老干部局和帮扶干部的帮助下,厍弆村有了打基础、育产业、促就业、稳脱贫的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
 
  要致富先修路,群众期盼了多少年的硬化路终于铺到了家门口。2017年以来,在省委老干部局和会宁县、镇、村三级的共同努力下,厍弆村逐步硬化了主干道3.1公里,全村8个社全部实现道路硬化,为今后全村农业产业发展和农畜产品出入打下了坚实基础。
 
  几年来,自来水接通了,集中供水点建成了,动力电拉上了,危房改造全部完成了……
 
  这只是一个开始。省委老干部局第一干部休养所党总支书记、厍弆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董建鹏说:“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培育壮大养殖产业、推广大棚蔬菜种植、抓好就地就业引导,搞好乡村振兴,是我们当前在抓的重点工作,通过打好这套组合拳,我们有信心引领群众走向小康路。”
 
  厍弆村以山地杏树为特色的山野风光等自然资源、以古堡风情为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以杂粮小吃为特色的民俗文化资源等区域资源富有特色,非常适合发展乡村公益旅游。“2018年春天,我们按照市委领导提出的搞好乡村公益旅游的思路,研究制定了厍弆村旅游建设方案并扎实推进,在村里原有基础上,于2019年完成经济林大接杏树1200亩、水蜜桃树200亩的栽种。今年春天,厍弆满村杏花开遍,景色美不胜收。同时,我们在新农村里选了20户建设农家乐,目前已有5户开始经营,并为大沟镇农民运动会提供了餐饮保障。”谈起厍弆村的发展,董建鹏信心满满。
 
  在厍弆村有机农产品展馆,农家醋、杏花村酒、农家土蜂蜜、亚麻油等农特产品和代表厍弆村四季风光的“微景观”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董建鹏笑着告诉记者:“发展厍弆旅游,我们还要做到四句话——春天的花、夏天的果、秋天的叶、冬天的景,让厍弆有看头。”
 
  除了乡村公益旅游带动发展之外,厍弆村发展养殖和蔬菜大棚种植带给农民的收益更是实实在在。
 
  截至目前,全村建档立卡户中,肉羊养殖达标51户,占比15.4%;肉牛(驴)养殖达标45户,占比13.67%;蔬菜种植达标234户,占比70.7%。
 
  厍弆村村民芦永刚曾因病因学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镇、村干部和帮扶干部的帮扶下,他开始大力发展肉牛养殖和蔬菜大棚种植产业。2019年,芦永刚家顺利实现脱贫。他说:“这几年,家里收入增长了好几倍。从2017年拉进5头牛开始,生活就有了变化。去年卖了3头牛,收入两万多元,今年也已经卖出了3头牛,现在还养着8头牛。另外,蔬菜大棚顾不上种,租给专业合作社了,收租金就行了。我计划重点养好肉牛,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
 
  在厍弆村前,一座座蔬菜大棚整齐排列,孕育希望。村民李维安正在棚里查看自家辣椒的长势。抚摸着快要采摘的新品辣椒,他的脸上带着幸福的微笑。“我们村2017年开始建设1200座大棚,2018年投产,几年下来,蔬菜大棚确实让我们脱了贫。我种了四个大棚,今年都是辣椒,现在已经摘了3茬了,每茬纯收入6000元左右,预计今年总共能摘10茬。”李维安说,他对今年的大棚收入很满意。
 
  在抓产业的同时,厍弆村还坚持以产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发展,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无缝衔接。大沟镇党委副书记、厍弆村包村组长曹程介绍说:“除了劳务输转,我们还积极鼓励引导群众到村里专业合作社的大棚就业打工,全村有300多人在大棚里务工,人均日收入在100元左右。同时,为易地搬迁的困难群众和部分贫困户提供了公益性岗位就业,每人每月工资500元。”
 
  据董建鹏和曹程介绍,到2019年9月底,厍弆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了5000元,群众生产生活实现质变。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 陇ICP备10200311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01021|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版权所有:中共白银市委网信办
西e网运营维护:西e网IDC中心技术支持:西e网技术服务中心 白银鸿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未经本站许可不得建立镜像连接,相关权益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