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位置:西E网首页 > 会宁县 > 会宁县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会宁县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编辑:王军      信息来源: 西e网—白银新闻网发布时间:2020-11-25

  会宁县自古崇文修德、尊师重教,是西北教育名县。长期以来,“领导苦抓、家长苦供、社会苦帮、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三苦两乐”精神,书写了会宁教育史上的无数传奇。

  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为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会宁县实施了大量的异地扶贫搬迁工程。钟鼓楼异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就是其中之一。每家只掏1万元,1267户建档立卡户就住进了崭新的楼房。但小孩的教育问题仍然令人头疼。

  为了让小孩就近入园,会宁县只用5个月时间就建成了第六幼儿园。站在钟鼓楼异地搬迁安置点,旁边一排汉唐风韵的八角楼建筑格外惹眼,特别是彩色草坪让幼儿园充满了盎然生机,那便是会宁县第六幼儿园。走进园门,一群孩子正在草坪上嬉戏,教学楼里传来悠扬的琴声,稚嫩的童声唱响《歌唱祖国》的旋律……

  “我们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实行学杂费全免政策,目前在园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占到一半以上。”园长高亚琼告诉记者,六幼是钟鼓楼异地搬迁安置小区的配建项目,项目占地15亩,于今年3月开工建设、8月竣工,并在9月被认定为市级示范性幼儿园。

  家住河畔镇车川村的王娟是建档立卡户,于2019年搬到钟鼓楼小区。她告诉记者:“以前送孩子上幼儿园骑车得50分钟,冬天孩子太遭罪了。现在过条马路就到了,太方便了!为了我们这些异地安置群众,政府真是想得太周全了!”大女儿珍珍入园后,学了不少知识,性格也变好了。等老二入园后,王娟打算腾开手脚找份工作补贴家用。

  教育是立国之本,也是会宁打赢脱贫攻坚的最有力重器。为让所有搬迁群众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会宁县还配套建设了第九幼儿园、文昌小学、新北小学等多所幼儿园和小学。

  新会宁二中坐落于北城区。这是会宁县为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以腾笼换鸟的方式而建。财政投入3亿元,于2017年建成投用。新校园里不仅配建了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餐饮楼,更紧跟教育潮流,配建了虚拟实验室、3D云教室、计算机中心、学生心理疏导室等设施。可以说是集现代化、智能化、园林化、生态化于一体的现代化高级中学。

  从学校硬件建设可以看出,会宁教育正在从单纯追求成绩向打造一流教学环境、提供一流教学软硬件、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方向悄然转变。

  课间,所有师生下楼列队,围着校园跑起了操。面对全市全媒体集中宣传讲好白银故事采访团记者的采访,刚结束课间操的高二学生杨萍显得自信阳光。她说:“我家在新庄镇,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但是根本不用愁钱的事,助学金、奖学金基本够了,我只负责专心学习、锻炼好身体、修炼好自己的人格。”杨萍目前就读于高二,她成绩优异,位居全年级第二名,心中的理想大学是中国人民大学。在她眼里,教育是改变贫穷的最好途径。

  据了解,会宁二中是清华、北大等一批重点大学的“优秀生源基地”。自搬到北城区四年来,会宁二中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已有16人。

  事实上,会宁六幼、会宁二中只是会宁县重视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十三五”以来,会宁县以加强控辍保学为抓手,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得到全面保障。据介绍,“十三五”期间,仅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一项,会宁县共落实资金达3.2亿元以上。目前,全县义务教育段户籍适龄儿童少年共59409人,无一人失学辍学。同时,会宁县从补充优化、交流发展、提高待遇等方面入手,建起了一支留得住、教得好的农村教师队伍,让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较高质量的教育。据了解,为了切实提高班主任待遇,会宁县自2014年开始,每年发放的班主任津贴达1100万元。

  毫无疑问,教育在会宁县脱贫攻坚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先导性基础性作用。截至目前,全县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为97.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3%。自恢复高考以来,会宁县已向全国输送大学生10万余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1100多人、获得学士学位的5500多人,考入清华、北大的103人。

  教育扶贫,正在成为一股无形的强大力量,把脱贫攻坚的“活水”浇在扶贫的“根”上,阻断着会宁县贫困的代际传递。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 陇ICP备10200311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01021|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版权所有:中共白银市委网信办
西e网运营维护:西e网IDC中心技术支持:西e网技术服务中心 白银鸿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未经本站许可不得建立镜像连接,相关权益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