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位置:西E网首页 > 平川区 > 白银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平川公路段“听一线养护工人讲述行业故事”活动侧记

白银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平川公路段“听一线养护工人讲述行业故事”活动侧记

编辑:王军      信息来源: 西e网发布时间:2021-8-23

  
  耳畔的"八棵树精神"
 
  --白银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平川公路段"听一线养护工人讲述行业故事"活动侧记
 
  历史是一面镜子,照亮过去,也照亮未来。
 
  "八棵树精神"犹如一个丰碑,永远鼓励和鞭策公路儿女艰苦奋斗,勇往直前。
 
  从1950年开始我国公路养护行业起步发展,公路路面经历了从沙土路面到沥青路面的变迁,养护机具设备经历了从铁锹、洋镐、毛驴车等简易器具到目前压路机、摊铺机等机械设备的变迁,养护模式从小道班发展演变为专业化养护队伍。
  目前,在白银平川G341线养护一线仍旧坚守着一批临近退休的公路养护工人,他们亲历了公路养护行业的快速发展演进,是整个行业变迁的"活化石",是整个行业发展历程的见证人。记述行业发展变迁历程,讲述行业故事,听他们说……
 
  杨卫星是平川公路段旱平川养管站站长,她说:"父亲,哥哥,我都是从事养路工作,父亲退休,我跟哥哥陆续参加工作,来到公路段从事养护工作。那时候是在道班,职工自己做饭,也是报饭制,吃就报'二两五'。一般都是刚参加工作跟我差不多大年纪的小姑娘,也就17、18岁,也不太会做饭,就学着做,大多数时候是做的面片子,做不好,硬赳赳的,菜就是洋芋和腌酸白菜。但劳作了一天,吃的也是美滋滋的。那时候,发了工资,大家都打扮收拾得漂漂亮亮,换上干净衣服,高高兴兴走着去城里的大商店买东西,虽然路远,但从没觉得累。我一直都很怀念那时候的时光。"
 
  那是一段艰苦但充满快乐的岁月,有同感的不止杨卫星一个,王国庆,刘志忠,罗晓芳,他们如同公路上一颗颗璀璨的明星,装点着原本单调的公路。
 
  "我1986年参加工作,那时每月领42.5元,比本地职工平均工资收入低。那时候是小道班,8、9个人集中在一个道班生活,负责养护道班附近的一段公路。刚开始使用煤油灯照明,后来有简易的太阳能灯,但下雨的时候就得摸黑。"平川公路段旱平川养管站养护工王国庆回忆着当年额情景,一脸怀念。刘志忠接过话说,那时候刚参加工作,工资低,又是拿铁锹的,找对象也不容易。
 
  聊到那时候的同事感情,如陈年老酒,悠远飘香。高川林说:"刚参加工作那时候,工资低,但是职工之间都很亲密团结友爱。我盖房子的时候,一起上班的同事都来帮忙,一起说说笑笑的,很快就盖好了,那时候也条件差,也没什么好东西招待大家。"工会主席罗晓芳也和大家一起聊起来,她的父亲是老一辈养路工,在道班工作,离家很远,坐车不方便,上班时间长,基本回不了家。她跟母亲做好干粮,就搭顺路车去送饭,探望父亲。那时候公路养护工的社会地位不高,有几句流行的顺口溜--远看像讨吃的,近看像拾碳的,一问是公路段的。"
 
  这是80、90年代的养护故事,一代代养路人、一段段坚守情。爱路护路,安贫吃苦、热爱生活,平凡而又光荣的人生履历,成了他们个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公路行业初心使命的生动实践。(平川公路段吕育苗供稿)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 陇ICP备10200311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01021|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版权所有:中共白银市委网信办
西e网运营维护:西e网IDC中心技术支持:西e网技术服务中心 白银鸿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未经本站许可不得建立镜像连接,相关权益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