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位置:西E网首页 > 白银新闻 > 壮丽史诗 催人奋进——白银市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纪实

壮丽史诗 催人奋进——白银市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纪实

编辑:王军      信息来源: 西e网—白银新闻网发布时间:2021-11-15

  开栏的话:
 
  回望来时路,方知向何行。五年来,白银市委、市政府坚定信心、保持定力,谋定而动、顺势而为,推动各项事业取得了新进步、新成效,全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增长,经济社会事业明显进步,民生保障更加健全,书写了白银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了迎接中国共产党白银市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白银日报》特别推出“喜迎市第九次党代会”专栏,生动展示全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社会民生、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以鼓舞全市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凝心聚智、勠力同心,谱写白银现代化建设美丽华章。
 
  这里,是甘肃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境内所辖县区均为“三西”农业建设县,其中会宁、靖远、景泰3县为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县,平川、白银两区为省定插花型扶持县区。全市179个深度贫困村,大多地处偏远、山大沟深,一些村子多年来缺乏基本的生存发展条件,脱贫难度极大。
 
  这里,尽显众志成城和艰苦奋斗精神。白银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攻坚克难,以一以贯之的战略定力、清晰明确的战略谋划、因势而动的战略调整,团结带领干部群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这里,彻底撕掉了贫困的历史标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天津市和中央各定点帮扶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的无私帮助下,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写下了灼灼华章。2020年,全市37.1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0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如期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彻底撕掉了“苦瘠甲天下”的历史标签。
 
  靶向精准发力 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脱贫攻坚,发展产业是关键。白银市精准把脉、靶向发力,举全市之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拉开乡村振兴架势,让贫困地区产业版图悄然生变,发展势头突飞猛进,找准了扶贫的“新路子”。
 
  农业十大特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立足独特的资源禀赋,白银市培育形成了牛、羊、菜、果、薯、药和小杂粮、黑毛驴、水产养殖、文冠果“十大特色产业”。开展“破三弱、强造血”“两园两率两节点”等产业脱贫行动,建成脱贫产业园330个、特色产业园403个,每家每户都有了“旱涝保收”的增收渠道。贫困户依托产业实现增收3165元,占4000元脱贫指标的79.13%。
 
  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势头强劲。白银市牢固树立三产融合、齐头并进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新兴经营主体培育、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和品牌创建行动。引进牧原、润丰、海升、海大、雄特、新希望、阿西娅等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225个,会宁小杂粮、靖远羊羔肉、景泰戈壁鱼虾、平川黑毛驴一批“银字号”产品享誉全国。有效构建了企业、农户、市场一体化,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全产业链。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面拉开架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白银市扎实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四抓四促”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专项行动,累计建成了白银区“六朵金花”,会宁县丁家沟·线川、紫香·童家湾,靖远县水韵·独石、稻花村·瓜园,景泰县石村·大水?、桃花谷·红岘台,平川区古村落·小黄湾、陶瓷小镇等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169个。
 
  高位谋划推动 吹响合力攻坚的“冲锋号”
 
  脱贫攻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关键靠领导,带动靠干部,保障靠政策,主体靠群众,帮扶靠社会。白银市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层层靠实责任,形成了全市动员、全民动手的强大攻坚合力。
 
  压实党政、部门、帮扶“三条线”责任,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制定帮扶责任清单,建立领导包抓和挂牌督战工作机制,构建专项、行业、社会“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大力推行电商扶贫、消费扶贫、东西协作扶贫、定点帮扶、光伏扶贫、生态扶贫、就业扶贫等扶贫形式,全市共有726个帮扶单位22362名帮扶责任人开展结对帮扶,东西协作扶贫和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共投入资金6.94亿元,312户企业、4个商会参与“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建成消费扶贫专馆19个,累计输转劳动力141.86万人次,汇聚起了决战决胜的磅礴力量。
 
  同时,深化冲刺、清零、会战“三大系列行动”,组织开展了“3+1”冲刺清零、“5+1”巩固提升专项行动,“四抓四促”城乡环境大整治、“五盯紧五整改”脱贫攻坚大会战、“过筛子、补漏洞、化矛盾”问题大清零等行动环环相扣,实现任务大起底、漏洞真补齐、矛盾全化解、问题全清零。
 
  落细落实保障 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攀升
 
  回首过往,全市上下勠力同心,“绣花、植根、强基、兜底”,多措并举战胜贫困,让群众享受到更多实惠,走上了乡村振兴之路。
 
  突出“绣花”,把精准施策作为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大规模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帮助农户算好算细算准产业收入、务工收入、经营性收入、政策性收入“四笔账”,为3.48万贫困户制定“一户一策”脱贫计划,为1730户边缘户和1931户监测户制定巩固提升计划,实施动态管理。对深度贫困逐村逐户分析,“一对一”“滴灌式”帮扶,重点项目挂图推进,重点人群挂图帮扶,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逐渐使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突出“植根”,集中精力打好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组合拳”,通过主动出击,招大引强,引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443家、农民合作社8080家、支持建成扶贫车间137个,吸纳就业4420人。会宁县采取“基础补助”和“达标奖励”相结合的办法累计发放到户奖补资金9.65亿元,靖远县引进的新希望50万头生猪生产线不到半年就建成投产,景泰县依托海大集团建成盐碱渔业产业示范园8000余亩,平川区4524户贫困户18574人入股黑毛驴养殖企业,特色产业成为贫困群众持续稳定脱贫的定海神针。
 
  突出“强基”,把基础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坚实支撑,组织实施了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引洮供水二期等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点项目工程。新发展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23万亩,硬化了以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乡村道路9791公里,完成31.42万户123.23万人的集中供水,建成108个易地搬迁安置点,近6万人住进了新房子,702个行政村卫生室全部达标,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86%。
 
  突出“兜底”,把保障保险作为脱贫攻坚的底线任务,建设完善农村保障体系,全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后顾之忧。全市共兜底保障贫困户1.87万户4.3万人,发放保障资金近16亿元,累计开发各类公益岗位8592个,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养老保险实现应兜尽兜、因保尽保。
 
  小康路上,不掉一人;振兴路上,不落一村。一串串数据催人奋进,一声声号角高亢嘹亮,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白银化作累累硕果。成就载入史册,精彩献给未来。站在新时代的起点,白银将初心化使命、强攻坚打硬仗,聚力唱响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之歌。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 陇ICP备10200311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01021|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版权所有:中共白银市委网信办
西e网运营维护:西e网IDC中心技术支持:西e网技术服务中心 白银鸿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未经本站许可不得建立镜像连接,相关权益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