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牵引 “加速度”行进——我市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工作纪实
编辑:王军 信息来源: 西e网—白银新闻网发布时间:2021-11-16
项目建设牵动发展、关乎全局、惠及长远,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我市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第一抓手,充分发挥黄河流经白银258公里的水资源优势,兰州、银川、西宁三省会交汇处的区位优势和大工业大农业的产业基础优势,紧紧抓住国家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创新试验区机遇,构建大产业、大支撑、大融合的“一区三大”发展格局,谋划实施了一批先导性、引领性、拉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重大突破,推动白银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持续用力抓招商蓄后劲
招商引资是一个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更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后劲所在。
近年来,我市把招商引资作为产业兴市的重要抓手,突出招商引资重点,创新招商工作举措,强化招商要素供给,完善招商政策体系,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形成大产业、大支撑、大融合发展格局,为全市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我市紧紧围绕链主企业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提质增效,以“三化”改革推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以数字经济有效激发消费潜力,“三个千亿级”产业拉开架势。
同时,聚力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创新试验区、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综合示范区和循环化工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特色新材料产业基地、煤炭储运交易转化基地“两区四基地”建设,积极引进落地了一批产业关联度大、集聚效应强、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项目,推进产业提质升级。
积极改革优服务促落地
优良的营商环境对于城市发展而言是一种宝贵资源,更是一种核心竞争力。只有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才能更好地推动项目建设。
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放开权利之“手”,打开市场之“门”,积极打造审批少、流程优、体制顺、机制活、效率高、服务好的营商环境。
同时,大力推行领导包抓、“不来即享”“一企一策”等服务模式,持续深化税制改革,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力以赴做好企业落户用电、用水、用能等保障工作,确保各类企业能够招得来、稳得住、发展好。
据了解,截至10月底,G341线白银至中川至永登公路二期工程、S217线景泰大水?至白银区段公路工程、甘肃明德职业教育学院等16个重点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甘肃东方钛业“硫-磷-铁-钛-锂”绿色循环产业项目、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白银唐道文化旅游生态城项目等51个项目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中卫至兰州铁路客运专线项目、白银高铁南站站前广场及周边开发建设项目等重点建设项目推进顺利,白银集团铜冶炼智能工厂示范项目、会宁县自然村组道路硬化项目等4个前期项目已开工建设。今年省列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已超过100%。
精准对焦善谋划早储备
抓好项目谋划工作,是推进项目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项目谋划工作,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切实增强了抓好项目谋划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创新,履职尽责、扎实工作,为白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近期,各县区、各相关部门按照全市“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重点专项规划和专项建设方案,以及“三新一高”要求,紧扣“一带一路”“两新一重”、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兰西城市群建设、央地合作发展等要求,围绕“一区三大”发展格局,“两区四基地”产业布局延链补链强链,突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积极谋划具备代表性、示范性、带动性,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的大项目、好项目,以期为明年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基蓄势。
如今,随着一个个重大项目有序推进、一个个民生工程依次落地,白银城乡面貌提档升级,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增强。
时下,全市上下正在以时不我待、奋发进取的状态,全力以赴抓进度、优服务、做储备,厚植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后劲,奋力推动项目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