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民企“筋骨”蓄发展动能——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编辑:王军 信息来源: 西e网—白银新闻网发布时间:2022-3-17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发展质量。市委提出的建设“两区四基地”,打造“三个千亿级”产业,构建“一区三大”发展格局都与之高度契合。
实体经济是发展的基石,工业则是实体经济的“筋骨”。市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着力构建以新材料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加速构建有色交易中心,新材料产业规模效应高质量发展圈、新技术汇集应用圈、再生资源集中利用循环圈和新能源产业基地“一中心三圈一基地”战略性产业布局,大力推动白银公司、银光公司、靖煤集团、稀土公司、中核钛白等工业企业改造升级,加快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近年来,我市聚焦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升级,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打造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推动白银工业大发展大突破。
关键抓手 做大做强战略性产业集群
在白银银东工业园一隅,甘肃东方钛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片繁忙,“无尘车间”全自动化生产设备马力全开。“我们正在加工生产一批新研发的产品——高白度金红石型钛白粉。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有效控制产品粒径,以提高钛白粉颜料性能。”甘肃东方钛业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副部长肖成虎告诉记者。
甘肃东方钛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助理李德军说,钛白粉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酸、硫酸亚铁等废料,经过进一步加工,可制成磷酸铁锂。“磷酸铁锂领域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电池的市场需求,目前该行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并且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市场规模继续扩大,行业竞争不是非常激烈,属于蓝海市场。”
2021年年初,中核钛白计划在白银投资121.08亿元,分三期建设年产5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主要建设磷酸铁锂生产线及配套设施。据悉,中核钛白年产5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主要基于甘肃东方钛业已建及拟建钛白粉粗品产能,以充分消纳甘肃东方钛业钛白粉粗品生产所产生的硫酸亚铁、废硫酸等副产品,最终产品用于新能源动力汽车、储能等领域。
“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多种生产工艺耦合,既降成本又超净排放,竞争力大增。预计我们未来可以达到100亿元的投资规模,每年200亿元的产值规模,打造白银市乃至全省钛产业的循环产业基地,每年为白银市上交利税30亿元,解决5800名就业岗位。”李德军说。
白银企业发展的背后,是加速崛起的产业集群。作为“老牌”工业城市,白银工业发展基础扎实,工业门类位居全省前列。近年来,全市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积极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工业综合实力显着增强。
当前,尽管遭遇疫情,但在白银银西生物医药园内,甘肃海普诺药业有限公司科研人员依然在进行瑞德西韦原料药的研发工作。早在2020年春节,当瑞德西韦成为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热门药品后,公司在第一时间完成复工复产,成为西北地区第一家启动瑞德西韦原料药研发的企业。
目前,在银西生态产业园已经汇集了甘肃省中医院科研制剂中心、甘肃皓天、甘肃海普诺、甘肃康肽等10余户企业,生物与西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白银多个医药产品获得国家GMP认证、欧盟GMP认证以及美国FDA认证,逐步走上国际市场。
甘肃皓天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薛吉军踌躇满志。他告诉记者,园区项目全面建成后,将辐射10家医药中间体生产厂和10家药厂,通过技术开发服务以及原料药厂带动,可以形成一个年产值50亿元以上的产业群体。
立命之本 产业创新加速工业规模化发展
工业是白银经济安身立命之本,战略性支柱产业更是制造业发展的稳定器。在白银,澎湃内生的新动能正在不断孕育、释放。
“高性能碳纤维的原料是这些粗细均匀的纤维原丝,‘流’过包含数十个不同温区的氧化碳化炉,通过600℃左右的低温碳化后,最后经超过2800℃的高温石墨化制成碳纤维。这些碳纤维热导率可达到铜的1.5倍以上,拉伸模量达到碳钢的4.5倍以上,历经上千摄氏度的高温仍可‘坚如磐石,韧如发丝’。”甘肃郝氏炭纤维公司总经理助理杨子元介绍,卷绕已是碳纤维生产线最后一道工序。
每到一个工段,杨子元就会递上一段碳纤维,让记者感受“从一触就断到纵向强力拉扯也不断裂”的神奇变化。
创新是企业的立命之本。杨子元介绍,近两年,在技术和市场的双轮驱动下,公司攻坚克难,已能够稳定生产日标T-800、M40J等型号的碳纤维,同时自主研制装备了国内最大的静态感应石墨化炉、碳纤维连续石墨化工程试验线和多功能化学沉积实验炉。
“我们对波音型号的757、747、767以及空客型号的330、320、319等型号飞机刹车盘的预制体试制工作已经开展。”杨子元说,企业最终目的是与以上两家航空企业达成联合建设航空复材厂落地白银碳纤维循环应用产业示范园的初步意向,同时与捷安特在高端跑车轻量化的合作也在积极推进中。
有类似经历的企业,白银还有不少。从10年前资金断链、人员流失,如今成为西北最大的无机氟化工基地……白银中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几经沉浮,正是凭着“向死而生”的勇气,脚踏实地通过创新闯出了一片天地。
“能引进的往往不是最好的。我们在学习先进技术和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再创新,抢占价值链高端,以自主创新闯出了一条技术支撑、市场呼应的转型之路。”白银中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徐铭吴说,创新让企业实现高中低端产品全覆盖,氟化铝、冰晶石等核心产品不断占领市场,目前企业已经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
抢先布局 打造工业跨越式发展新引擎
抓项目、兴产业是白银的拿手好戏。早春时节,白银举行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总投资1297亿元,共152个重点项目集中动工。项目涵盖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各地产业转型升级百舸争流。我市“十四五”规划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制造业发展的推进器,今后五年,白银将重点培育壮大新材料及制品、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新兴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布局前沿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加快凹凸棒石应用、清洁高效气化气、锂电池、超导电缆研发制造等产业化步伐。优先布局建设一批新兴产业基地,推动新兴产业特色化、集群化发展,构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
既要引得进,更要留得住。为推动重大项目落地,白银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完善全周期服务,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实现工业经济规模质效的同步提升。
良禽择木而栖。近日,振烨国际集团白银铜基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落地动工。“白银项目计划总投资300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工业总值达千亿元。而选择投资白银,正是看中这里的发展前景和营商环境。”振烨国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林烨表示,“我们将发挥上市企业优势,全力支持当地智能制造产业加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