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位置:西E网首页 > 社会新闻 > 【不文明旅游】出门旅游,请远离这10种不文明行为!

【不文明旅游】出门旅游,请远离这10种不文明行为!

编辑:王军      信息来源: 每日甘肃网发布时间:2022-1-3

  一、随处抛丢垃圾、随地吐痰、吐口香糖
 
  岂一个“随”字了得,丢者倒是随心所欲了,可方便了自己却恶心了别人。毫无疑问,随处丢垃圾、随意吐痰、吐口香糖无疑是我们在出行和旅游过程中最常见的不文明行为。
 
  二、上厕所不冲水,不讲卫生
 
  不冲洗厕所,“脑补”相关画面总让人作呕。但是,在旅游景区、车站、酒店等公共场所的公厕内,这种现象屡禁不止。“来也匆匆,去也冲冲”的提示语往往被置若罔闻。
 
  三、公共场所随便吸烟,污染公共空间
 
  吸烟有害健康,而被动吸二手烟的危害更是不容小觑,但是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却并不容易。自己吸烟很放松,但在人口密集之处,特别是室内等封闭空间中的其他人“被”吸二手烟,实在缺乏公德。
 
  四、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座位、相互拥挤
 
  在地铁或者公交巴士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形:拥堵在车门外的乘客们在车门打开瞬间一哄而上,直接冲向车厢的空座。我们不排除不少人会让座给老人、孕妇和孩子,但如此争抢和彼此推搡拥挤,实在有失风度,更有失尊严,让陌生人之间丧失了基本的敬意。
 
  五、不遵守秩序,插队、加塞
 
  在景点买票,在车站候车,排队、加塞让人深恶痛绝。轻者遭人白眼或言语褒贬,重者更有游客因此大打出手。
 
  六、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话、大声喧哗、扎堆吵闹
 
  “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这是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在学习的基本礼仪。然而,出行、旅游过程中心情激动的游客却将这抛到脑后,三五成群不仅嬉笑打闹,对旁人的侧目甚至视而不见。殊不知,公共场所旁若无人的高声打电话等“噪音”是对他人的侵犯,同样令人反感,也是无公德心的表现,既有损个人形象,又影响他人。
 
  七、景区内随意攀爬、刻字留念,破坏景区草地、花木等
 
  说到景区内随意攀爬、刻字留念以及践踏草坪、折损花木等行为,我们身边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从万里长城到埃及金字塔,“到此一游”成了中国游客负面形象的“黑色”标签;每年樱花节,诸如武汉大学校园就饱受游客们高校游之苦,樱花被各种折损,“樱花节”成“樱花劫”。
 
  八、宗教场所嬉戏、玩笑,随意拍照
 
  庙宇、教堂等宗教场所,是具有神圣和庄严氛围的场所。在宗教场所参观时游客打闹、说笑以及随意拍照的行为,不仅破坏了这种严肃的气氛,更是对信教群众的极大不尊重和冒犯。尊重他人的习俗和信仰,是起码的礼貌。
 
  九、大庭广众之下脱去鞋袜、赤膊袒胸,酒足饭饱后剔牙、打嗝
 
  特别是在夏季,游客(一般是男性游客)在旅游景点打赤脚、赤膊坦胸,实在有碍瞻观;当众剔牙、打嗝等行为更是令人难以忍受。
 
  十、说话脏字连篇,举止粗鲁专横,缺乏基本社交修养
 
  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体现。面对部分游客在出行时言谈的粗俗、举止的粗鲁,让人不齿的同时也让人感到社会基本公民教育的缺失。
 
  这“十大”不文明行为,在旅游、出行过程中只是冰山一角,远未涵盖所有的不文明旅游行为。例如,除了上述不文明行为外,旅游、出行过程中我们常会看到诸如闯红灯、乱停车,不遵守交通规则;衣衫不整、蓬头垢面;随地大小便;不分场合吃零食;吃自助餐时有好东西一哄而上,吃不完浪费;不分场合地剔牙、打饱嗝等等不文明现象和行为。
 
  固然,我们需要有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勇气,但人在旅途,我们更需要旅游过程中的保持良好素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 陇ICP备10200311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01021|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版权所有:中共白银市委网信办
西e网运营维护:西e网IDC中心技术支持:西e网技术服务中心 白银鸿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未经本站许可不得建立镜像连接,相关权益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