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位置:西E网首页 > 白银新闻 > 我市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纪实

我市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纪实

编辑:王军      信息来源: 西e网—白银新闻网发布时间:2022-6-23

  大河之上,鎏金白银。山蕴地藏,灼灼其华。
 
  白银,地处黄河上游、甘肃中部,全国唯一一个以贵金属命名的城市。沃野千里、物华天宝,是这片土地的多彩身姿;海纳百川、厚德载物,是这片土地的隽永品格;生机勃发、活力四射,是这片土地的激扬旋律。
 
  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是人民幸福的前提。千百年来,在白银这片热土上,汉、回、东乡、藏、蒙古等38个少数民族共同生活,亲如一家,休戚与共,展现出一幅多民族、多文化相互融合的宏伟画卷。守望相助,和谐相融,各族儿女秉承历史使命,牢记“国之大者”,在建设共同幸福美好家园的征途上,深刻解答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新时代的伟大命题。
 
  石榴花开映铜城,籽籽同心中国梦。近年来,白银市各级完整准确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把民族工作作为全局性工作、战略性任务、基础性事业、生命线工程来认识和对待,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施创建“沿黄河—洮河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带”行动,既做了大量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做了许多“润物细无声”的事情,在不断深化市情认识和创新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白银特色的创建做法,建立起引领带动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四梁八柱”,让民族团结的“白银答卷”在时空交汇处绽放异彩,交织出白银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绚丽画卷。
 
  坚持政治引领导向,形成新时代民族工作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纵览中外、贯通古今的宏大视野,直面问题、正本清源的理论勇气,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政治智慧,系统阐释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之“魂”。白银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十二个必须”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要求,坚决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做好民族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到加强民族团结的各方面,科学谋划、巩固提升、创新发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形成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和衷共济的喜人局面。
 
  一系列政策举措相继出台。《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白银市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方案》《白银市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实施方案》《白银市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石榴籽”工程工作任务分解方案》等文件,将民族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各级财政预算安排、各级领导班子考核体系、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培训内容,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列为年度工作重点,定期听取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推进阶段任务落实,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共奏创建和谐乐章,筑牢团结之本力量之魂
 
  画好同心圆,谱写新华章。在以上率下的航向指引下,从乡村沃野到城市巷陌,各族干部群众其乐融融的场景随处可见。
 
  谋长久之策,方能行固本之举。白银市在持续着力打好契合白银实际的创建工作+红色传承“红色牌”、+乡村振兴“绿色牌”、+企业行动“银色牌”、+民族教育“金色牌”、+文明城市“特色牌”等“五张品牌”的基础上,着力推进“三大工程”: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基工程,举办白银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市民族宗教政策理论法规培训班,切实提高全市党员干部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依托白银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白银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馆;依托市委党校(市社会主义学院)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交流活动。实施沿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核心带工程,把白银市沿黄河4个县区19个(乡)镇、4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8个红色教育基地、29个少数民族聚居村(社区)打造成为白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示范核心带。2022年打造市级示范乡镇7个、村11个、教育基地4个;实施少数民族乡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覆盖工程,力争到2025年实现全市29个少数民族聚居村(社区)县级示范点全覆盖,市级示范点过半目标。2022年打造市级示范村3个。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十进十促”活动: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推动创建工作由“七进”拓展为“十进十促”:进机关促为民服务、进企业促团结奋进、进社区促和睦稳定、进乡镇促繁荣发展、进学校促同心筑梦、进连队促鱼水情深、进宗教活动场促和顺友善、进医院促全民健康、进景区促文旅融合、进“两新组织”促团结友爱,不断创新实践内涵、丰富创建载体形式,深化实化具体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到有形有感有效,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群众心里走。全市教育、司法、文旅、卫生、税务、供电等行业系统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呈现全面发力、竞相创建、创新突破、整体提升的良好局面。特别是今年以来,依托市域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优势资源,积极打造会宁会师景园、白银黄河假日城、黄河石林等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示范点,推动创建工作与景区建设、旅游发展、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等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同时,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典型培育、选树、命名和作用发挥作为创建工作的推动力来抓,市级示范点过半目标,确保选立一点、点亮一处、示范一片,形成抓点、串线、带面的工作局面。近年来,全市以每年保持2-3个单位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教育基地,10-15个单位争创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教育基地,30个左右单位争创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教育基地,支持靖远县、景泰县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平川区争创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实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新发展,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区全覆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区重点突破目标,严格对照创建测评指标进行创建,并组织在市内和县区之间、创建单位之间开展“互观互检互促”检查督促落实,通过绵绵用力、久久为功,造就了一批立得起、站得住、叫得响、能示范的创建“领头雁”。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典型层出不穷,白银市2021年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靖远县、景泰县、白银区3个县区已创建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区)”。全市获全国、全省和市级命名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教育基地等138个,其中,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5个、教育基地1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31个、教育基地1个;市级示范单位93个、教育基地5个。另有国务院命名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3人;全省模范集体12个、模范个人28 人。靖远县乌兰镇红嘴村、景泰县红水镇昌林村、靖远县回民小学三家单位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红军会宁会师旧址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如今,各民族亲如一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如阳光、空气般融进各族人民的生活中,流淌在各族群众的血液里。
 
  创造幸福美好生活,“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白银市是农业大市,农村一度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重点和难点,而居于自然条件差、基础欠账大、贫困程度深的一批少数民族聚居村和少数民族人口脱贫,则是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短中之短、重中之重、难中之难。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白银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增进各族群众民生福祉,以构建“一区三大”发展格局为抓手,以“两区四基地”产业布局为形态,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关键抓手,推动创建活动与扶贫攻坚行动相衔接,推动创建活动与富民产业培育相促进,推动创建活动与民族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着力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物质基础,取得了斐然成效。
 
  尽锐出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2014年,白银市少数民族人口中有2309户、9939人处于贫困状态。针对这一情况,白银市投入基础建设等民生工程380项、4.6亿元,有效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2018年,全市唯一的民族乡——会宁县新添堡回族乡实现整乡脱贫摘帽,2019年,全市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全面退出贫困标准,贫困发生率实现清零,历史性解决了区域性贫困问题,提前一年整体脱贫。2021年以来,积极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四巩固四提升”专项行动,少数民族脱贫人口人均收入稳定达到6500元以上。
 
  激发动能、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白银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挖掘潜能、培植动能、提质增效,紧盯丝路寒旱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引进中天羊业、润丰、阿西娅等大型龙头企业25家,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发展迅速,培育形成了“十一大特色产业”,带动了少数民族聚居村瓜菜、草畜、马铃薯、中药材、小杂粮等富民多元产业培育壮大,构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支持帮助靖远富坪新坪“花儿新村”各族移民群众因人因户施策培育富民产业,建设日光温室1541座,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旅游旺、生态美、生活富的脱贫攻坚新路子。会宁县新添堡回族乡肉牛产业培育壮大,“靖远羊羔肉”品牌蜚声省内外,“玉成餐饮”等企业走出了餐饮业带动农业人口增收新路子,成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有效载体。积极落实民贸民品贷款贴息政策,2021年以来拨付贷款贴息42万元。
 
  改善民生、擘画共同繁荣发展新前景。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乡村更加充分融入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会宁县新添堡回族乡及少数民族聚居的靖远县北湾镇、景泰县红水镇等纳入乡村振兴“示范小城镇”“民俗小镇”“红色小镇”建设。全市“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将2个少数民族聚居村确定为市级示范村,4个村纳入县级示范村建设。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补齐就业、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短板,缩小公共服务水平方面差距,2021、2022两年全市安排民族乡村惠民项目涉及资金3644.78万元,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聚焦主要分布在24个村的民族贫困人口,白银市牢固树立“两个共同”思想,按照“两不愁”“三保障”“一户一策”要求,逐户建档立卡,各级各部门实行结对帮扶、精准脱贫模式,推动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帮助少数民族同胞走出贫困、同步小康,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近年来,全市共针对少数民族人口投入基础建设等民生工程380项、4.6亿元,有效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2018年,我市唯一的民族乡——会宁县新添堡回族乡实现整乡脱贫摘帽,2019年全市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全面退出贫困标准。2020年全市少数民族贫困人口2309户9939人全面实现脱贫进入小康社会,2021年脱贫人口人均收入稳定达到6000元以上,56户270人全面纳入防贫返贫监测。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每一个民族共同的梦,归根到底要靠共同团结奋斗。站在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行的新航程上,白银市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着力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白银新征程奋勇前进,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 陇ICP备10200311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01021|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版权所有:中共白银市委网信办
西e网运营维护:西e网IDC中心技术支持:西e网技术服务中心 白银鸿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未经本站许可不得建立镜像连接,相关权益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