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位置:西E网首页 > 社会新闻 > 诚信文化知识系列——政务诚信

诚信文化知识系列——政务诚信

编辑:王军      信息来源: 腾讯网发布时间:2022-7-11

  诚信文化知识系列——政务诚信
 
  《国务院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引领其他领域信用建设、弘扬诚信文化、培育诚信社会具有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深入开展政务诚信建设,有利于建立健全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建立一支守法守信、高效廉洁的公务员队伍,树立政府公开、公正、诚信、清廉的良好形象,有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培育良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了商鞅立木为信的故事。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商鞅立木为信,在百姓心中树立了政府威信,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其新法很快在秦国推广,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六国。
 
  诚信是立国安邦之本
 
  《论语·颜渊》中,孔子将诚信上升到立国之本的高度。“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在孔子看来,粮食充足,武备修整,百姓信任政府,是治理好国家的三个要素,而这三要素中,百姓的信任最重要,因为一旦失去百姓信任,国家即难以维持了。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武诛杀阖闾宠姬以立军信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孙武诛杀阖闾宠姬本质上是为了树立领军者的信誉,以防军纪涣散,有令不行,其结果就是孙武领兵治军,令行禁止,所向披靡,保卫家国平安。
 
  诚信是有效行政的关键
 
  先秦着名思想家荀况从国家强弱的角度,突出了诚信原则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他说:“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国家在推行政令中的诚信度如何,与国家兴衰强弱息息相关。朝令夕改,失信于民,必然导致政令推行梗阻重重。
 
  孔子也高度重视行政诚信。《论语·子路》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统治者重视礼节,则百姓不敢怠慢;为政者做事以义,则百姓不敢不从;做官的人讲求信誉,则百姓不敢说假话、做假事。如此,则四方百姓背着孩子来归附。为官者的一言一行,足以影响全社会,带头讲诚信,一层带一层,层层作表率,则诚信之风必弥漫社会;反之,则奸诈虚伪之风必大行其道。
 
  普通百姓不讲诚信,所影响者不过一家一人,如果政府不讲诚信,会降低政府公信力。所以,诚信不仅仅是关乎个人品德修养的小事,而且是事关治国安邦、修齐治平、行政施令的大事。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 陇ICP备10200311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01021|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版权所有:中共白银市委网信办
西e网运营维护:西e网IDC中心技术支持:西e网技术服务中心 白银鸿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未经本站许可不得建立镜像连接,相关权益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