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位置:西E网首页 > 人物 > 中国好人王建国:事死如生写大爱

中国好人王建国:事死如生写大爱

编辑:王军      信息来源: 中国文明网发布时间:2022-9-6

  王建国,男,汉族,1972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1993年3月参加工作,现任会宁县东岚山公墓管理所所长。出生于会宁县汉家岔乡铁木山下的一个小山村,农民的朴实赋予了他善良厚道的性格,铁木山的厚重赋予了他顽强不屈的精神。从事殡仪服务业的十多年来,他在一个为人避讳,整天哀乐袅袅的环境里,用自己的一片爱心成就了一番普通而又伟大的事业,他的善行赢得了群众的口碑,他的事迹得到了组织的褒奖,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书写了会宁殡葬事业的传奇。
 
  艰难的创业历程
 
  2003年,会宁县委、县政府决定在会宁北城区的紫微山下建设会宁县殡仪服务中心,并在紫微山建设公墓区。
 
  随后,王建国同志被会宁县民政局任命为殡仪服务中心主任。
 
  从此,王建国同志开始了他艰难的创业历程。
 
  殡仪服务业在会宁历史上一直是个空白,没有任何基础,一切从零开始,王建国上任伊始,除了人手不足外,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问题,当年县财政捉襟见肘,对殡仪业的扶持力不从心,王建国想申请银行贷款,但因没有资产抵押而化为泡影。一无人手,二无资金,王建国一个人站在光秃秃的紫微山下,心里一片茫然。
 
  怎么办,难道就此罢手?
 
  他咬咬牙,开始四处张罗建设资金,首先民政系统的全体职工伸出了援手,他们以工资抵押贷款的方式筹集到了69万元。有了这些难得的资金,王建国带着仅有五人的团队起早贪黑,让会宁的殡仪服务业终于可以迈开艰难的步伐了。
 
  冒严寒,战酷暑,经过一年时间的奋战,终于在一片荒坡上建成了一个像模像样的殡仪服务中心。基础建设基本就绪,王建国他们马不停蹄,又开始了墓区的绿化工作,每年春季他都要趁着美好时光栽树种树,为了节省资金,他带领职工将树苗用人工从山下背到山上,然后又从山下担水上山栽树育苗。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位于会宁北河坪新城区紫微山下的会宁县殡仪中心和紫微山公墓在他们的艰辛努力下终于正式投入使用,自此开始,会宁县有了第一个殡仪馆和公墓区。
 
  付出必有回报。那时候,当人们登上紫微山放眼望去,但见15万平方米的公墓区内,6万多株柏树郁郁葱葱、四季常青,俨然是一个四季如春的公园。
 
  然而,由于殡仪服务中心位于新城开发区,2012年县委、县政府根据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提出的议案,决定会宁县殡仪服务中心整体搬迁至城外。
 
  一切又得从零开始。
 
  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建成才十年的殡仪服务中心将要面临废弃和搬迁,王建国很是心疼,那些天,他常常一个人默默的在紫微山转悠,有时候他抚摸着自己亲手栽种的树木情不自禁的流泪。
 
  但为了配合县委、县政府的工作,为了顾全大局,他又开始了新的征程。经过考察选址后决定建设“东岚山”公墓。
 
  新的殡仪馆尚未建成,而旧馆已经拆除,为了不影响城区居民办理丧事,王建国带领职工在冰天雪地里日夜奋战,用了一周的时间,临时搭建了700平方米的彩钢房,解决了丧户的燃眉之急。
 
  到了2014年,一个全新的殡仪馆和公墓区在东岚山区建成了,新建的殡仪馆环境优雅,宏大气魄,功能齐全,总投资一千六百多万元元,总面积5000平方米。绿化种植面积49959.4㎡,新修道路2.1公里,完成了水、电、路三通。修建公墓穴位1000处。安装了火化炉两台,监控等设备。
 
  如今的会宁县东岚山殡仪服务中心已经实现了从遗体接运、整容化妆、遗体冷藏、遗体安葬、骨灰寄存、花圈租售、吊唁、火化、餐饮住宿等一条龙服务。无论是建设规模还是服务管理,会宁的殡仪服务业都走在了全省县级殡仪服务的前列。
 
  无私的奉献精神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不平凡。殡葬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由于传统的偏见,这个行业总是让人“敬”而“远”之。王建国说,他刚干殡仪事业的时候,不敢去医院探望病人,过年不敢走亲戚,看见熟悉人不敢说自己是干啥的,担心被人误解,有时候看着个别人异样的表情心里感到很是委屈,甚至难过得想哭。他曾经有过沮丧,有过退却,有过后悔,但最终在各级领导的鼓励和信任下,在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下,还是坚持了下来,走出了一条引以为自豪的路子。十多年来,王建国在殡葬服务业中默默奉献着自己无悔的青春,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努力。
 
  2007年11月份,正是殡仪服务中心最忙的时候,他多年的老毛病胆结石和阑尾炎再次发作。在医院的病床上,他一边输液治疗,一边打电话安排工作,几乎没有个休息时间。医生和县民政局负责同志劝他安心养病,做手术彻底治疗,但他却说“我身体素质好,治疗一下就过去了,现在正忙,以后再说吧”。十多年如一日,王建国的手机总是二十四小时开机,有时大半夜甚至连着几个通宵都忙于工作之中,长期如此使他的睡眠质量非常差,身体受到严重的影响,但王建国对此却毫无怨言,仍然兢兢业业的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每逢下雨天,怕山水冲毁公墓区的坟墓,王建国总是披上雨衣。拿上铁锨在公墓区培培补补。
 
  职工张启德说:“只要哪个岗位缺人了,王主任就主动顶上去。在工作中,凡是最繁重最艰苦的工作,他都亲自动手,处处带头,我们都很敬佩他。”
 
  他的工作细致而且严谨,大到单位的全局工作,小到每一个细节,别人想不到的他能想到,别人看不到的他能看到。公墓区那么大的面积,哪个地方有几个树坑,哪个地方种的什么树,王主任比我们还清楚。”
 
  退休老干部黎作栋先生对王建国赞不绝口,他说:“县上选王建国任殡仪馆主任是选对了人,他是个实实在在的好人,事业心强,对老百姓热情、服务周到,而且对殡仪服务业非常精通,老百姓对他心服口服。”
 
  对丧户负责,对逝者尊重
 
  王建国说,在他心中,逝者不是一具没有生命的躯壳,而是和生者一样有尊严的,我们是搞殡葬服务的,一定要让冰凉的遗体走得平静、安详,一定要让逝者家属得到最大限度的慰藉。
 
  殡仪馆的工作不和一般工作一样,每天面对的不是冰冷的尸体就是悲伤的家属,他经常教育职工要用热情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房子要打扫得干干净净,东西要摆放得整整齐齐。每有丧事,他要及时问候丧主,急他们之所急,想他们之所想,问他们吃好着没有,住好着没有,有什么要求,对殡仪馆的服务是否满意。
 
  有一次,殡仪馆来了5具死于车祸的遗体,受伤非常严重,惨不忍睹。逝者家属要求对遗体整容,王建国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同整容人员一道反复研究整容方案,并亲自上阵,率领大家干了整整一宿,终于将逝者残缺的肢体恢复到原样。第二天,当逝者亲人看到逝者安详的遗容时,紧紧握住王建国的手,流着感动的泪水,许久说不出话来……
 
  王建国注意殡仪馆的环境建设,他认为整洁的环境能让悲伤的心灵稍得安慰。他也重视文化建设,在殡仪馆的办公区域和服务区,布置了《弟子规》和二十四孝的宣传画,让前来办丧事的家属及时受到孝亲敬老的教育。
 
  “有了困难我们帮”,这是王建国同志经常给逝者家属说的一句话。
 
  兰化公司退休职工王佑先生说:“我父母九十多岁随我在兰州居住,父母的愿望是百年之后能回到老家安葬,我一直担心父母亲的后事因家里人口少而无法料理,我找到王建国谈了我的顾虑,王建国同志说,你放心吧,你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到时候我一定办理得让你满意,后来母亲去世后我给王建国打电话,两个小时候后王主任打发的人就赶到我家里来了,他的职工认真负责,我母亲的后事是在紫薇山殡仪馆办的,殡仪馆的职工就像我们家里人一样,在殡仪馆办丧事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后来我父亲去世后也安葬在了紫薇山,在多次的接触中,王建国同志认真负责的精神让我们一家非常感激,王建国对我们太好了,他实在是个好人。”
 
  2014年4月,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地震中有5名会宁务工人员遇难,王建国得知这个情况后,及时联系逝者家属,不但免费派车去青海玉树接运遗体,而且免费给逝者提供墓地,免费举行葬礼,既安抚了逝者家属的内心伤痛,又减轻了逝者家属的经济负担,而且以实际行动支援了灾区的抗震救灾工作。
 
  2014年春季,一位姓牛的女士来到殡仪馆,她找王主任说,公公婆婆的坟墓因为修公路需要搬迁到公墓区,但是自己孤儿寡母,加上还要供给孩子上学,实在是无能为力。看到牛女士对逝去公婆的一片孝心,王建国非常同情并帮她解决了困难,牛女士为了表达对王建国的感激之情,想用自家最好的一壶胡麻油感谢,几次打电话都被王建国拒绝了。他的回答很简单。“我们就是替百姓办事的。我们对你的照顾是应该的。”
 
  2009年6月杨崖集乡一死者的家属因纠纷问题而情绪过激,王建国就积极配合家属及公安部门,并免费派灵车将逝者送定西火化,垫交了费用,还免费提供了墓地、墓碑等。
 
  由于殡葬事业的特殊性,殡仪馆职工在他的带领下,总能将心比心,即使少数家属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他们也能耐心解释,能满足的要求尽量满足,对解释不通,甚至辱骂的,也决不顶撞,殡仪馆建馆十几年,王建国同志以实际行动赢得了人们的良好评价。
 
  人性化的管理
 
  王建国说,他是用心管理职工的,以心育人,以德感人,以以理服人,他在管理上的要求是,管而不严,放而不散,散而不乱。
 
  王建国经常教育职工,孝敬父母亲是小孝,把孝敬父母的心用来对待所有的老人是大孝,从事殡葬服务业其实就是行大孝。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职工家里有老人的,他每年春节都要去看望,家里有困难的,他一定想尽办法去帮忙,即使单位上的大龄青年结婚,年老职工娶儿媳这些事,他也要像自己的事情一样操心办理,哪怕是很小的细节,他都能想到,能关顾到,让职工们能安心工作,没有后顾之忧。
 
  殡仪馆职工武承实说:“王主任对我就像对待他儿子一样,对我的关心让我感动得要哭,我家里困难,我妻子和我母亲都有病,常年吃药,妻子每年吃药要花一万多元,母亲有病生活不能自理,我家里还有三个上学的孩子,一家人就靠我绵薄的收入,常常入不敷出,有一年的冬天,天气寒冷,可是我家里连买炭的钱也没有,家里冷冷清清。一家人正当犯愁之时,突然听见有人敲门,我打开门一看,原来王主任亲自上门为我家送煤炭来了,还给我母亲买了保暖内衣,当时把我们一家人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他像个活菩萨一样,总是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我们面前。王主任知道我每天要给母亲喂饭,夜间轮流值的班,我可以不值,偶然迟到早退,王主任也不过问,因为他知道我都是为了回家照顾母亲。”
 
  殡仪馆职工刘姝秀说:“王主任不但对自己单位的职工非常关心,而且对在单位临时打工的下苦人也非常关心。他从不拖欠下苦人的工钱,哪怕只干了半天,也会及时付给工资。”
 
  以心换心,王建国就是用这种人性化的管理和对职工无微不至的关怀赢得了全体职工对他的尊敬!
 
  先做人后做事
 
  一个人被少数人夸为“好人”并不难,难的是被大家夸为好人,因为这至少得有大半辈子 “好事”积累。而王建国同志正是一个积累了大半辈子“好事”,被大家称作是“好人”的人,在会宁,只要认识王建国的人,说起王建国来没有不夸他的。
 
  从事殡仪服务业让他对人生有了全新的认识,他说人生短暂,因此要活得堂堂正正,做该做的人,做该做的事,与人不争,于事不争。他常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王建国是一个孝子,他平时不管多忙,但一有时间就给父母亲打电话问候,每次回到乡下,首先要给父母亲洗头洗脚、刮脸剃胡。争取和父母多待一会儿,多陪老人家聊聊天。
 
  2014年5月,正是殡仪馆建设的关键时期,王建国没日没夜的坚持在第一线。他的父亲肺心病发作,病情非常严重,但老人还是不让告诉王建国。最后,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兄弟给王建国拨通了电话,告诉了实情。王建国接到电话后赶快前往,一路上,他似乎感到父亲的心与自己的心有一条线连着,自己分明感到父亲的心在呼唤着自己。
 
  “爸,儿子不孝,陪你的时间太少了……”,好不容易来到父亲的床前,一声“爸”还没有叫出来,泪水已经夺眶而出——这居然是他与父亲的最后一次亲近。
 
  王建国说:“我觉得孝不是给人看的,作为人子,本来就应尽孝。用过去的话说,如果一个人不孝,就不配当人子了”。他说:“回到家能叫声“爸”,叫声“妈”是一种幸福,是一种精神支柱。”
 
  “兄弟睦,孝在中”。在家里,他总是和弟兄们坐在一起给他们讲如何处世为人,如何孝敬老人,弟兄们沉浸在温馨的氛围里,其乐融融,老人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王建国并没有满足目前的现状,他正在筹划着新的蓝图,他的目标力争是岚山道路林荫化,岚山馆址园林化,岚山公墓风景化。他下一步的目标是要把会宁的殡葬服务业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优秀行业——他正在为此做着不懈的努力着。
 
  2010年11月被民政部评为“全国殡葬工作先进个人”;2014年11月被甘肃省民政厅评为“全省行风建设先进个人”;2016年12月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殡葬工作先进个人”;2018年05月荣获第十一届全国五好家庭荣誉称号;2019年03月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评为“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 陇ICP备10200311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01021|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版权所有:中共白银市委网信办
西e网运营维护:西e网IDC中心技术支持:西e网技术服务中心 白银鸿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未经本站许可不得建立镜像连接,相关权益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