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润白银」引黄大渠旁守护生命的“退伍老兵”——记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商思秋
编辑:王军 信息来源: 白银日报发布时间:2023-1-5
他是一位有着32年党龄的老党员,1983年应征入伍,1991年申请转业,落户于甘肃农垦条山集团。2011年,他在条山农场聚仙山脚下的引黄北干渠旁开了一间小作坊,专门生产经营彩砖和路牙石。7年时间里,他独自一人先后4次在引黄大渠里勇救11人,和其他人联合施救3人,一共挽救过14条鲜活生命。他就是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商思秋。
商思秋第一次救人是在2012年4月的一个晚上。当时的商思秋出院仅五个月,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那天晚上10点左右,忽然听到门外有呼救声,他赶紧冲出家门。路上,商思秋碰见一个小孩,告诉他自己的3个同伴掉入了大渠中。商思秋二话不说随手抄起一根钢管,跑到仅有一条马路之隔的大渠边,来不及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他拼尽全力在渠沿上奔跑了40多分钟,才把3个落水的孩子全部拉上来。
2012年,6月,一个名叫刘黎明的铁路职工,晚上11点骑自行车回家,误将大渠的水面当路面,连人带车直接骑进了大渠中。听到呼救的商思秋,又一次奋不顾身去救人。这次,他有了救人的“武器”——一根8米长的竹竿,比钢管的分量轻了许多。这是他专门在市场上定制的。在湍急的渠水中,他把骑车人救了上来。惊魂未定的骑车人,掏出身上所有的钱要塞给他,但商思秋拒绝了。7月10日晚11点,景泰一中的3名学生在下晚自习后回家途中,其中一名学生不慎掉进了引黄北干渠,另外2名同学也因为施救而落入渠中。商思秋听到呼救声,拿起竹竿跑到渠边把落水的3名学生挨个救了上来。
2015年7月14日中午,商思秋听见外面有人喊“救命”,他又一次奋不顾身冲出去救人。这次的情况跟以前不同,事态更为严重。14岁的达福友同学和何怡娇、何祥林姐弟俩中午放学回家路过大渠时,姐姐何怡娇在大渠边洗手不慎落入水中,达福友伸手相救却被水冲进渠中,弟弟何祥林直接跳进渠中救姐姐。此时,想要救同学的达福友由于不会游泳已经昏迷并逐渐沉底。危急时刻,商思秋来不及多想,扔掉竹竿就跳入水中施救,经过四五十分钟的艰苦搜救,最终找到了达福友并将其推拽上渠沿。彼时,达福友已经因呛水等原因处于休克状态。商思秋顾不得休息,急忙对达福友进行急救。达福友终于醒过来了。
2015年8月的一个夜晚,一对夫妻因家庭矛盾,丈夫一时想不开跳进了大渠,妻子在渠边大喊“救命”。睡梦中的商思秋听见呼救声后,只穿着短裤就冲了出去。看到水中的男子,商思秋来不及多想就跳下去施救,但该男子人却胡乱挣扎不配合他的施救。最后,商思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该男子拖出大渠。
商思秋说:“我去救人纯粹是出于本能,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应守的初心,也是一名退伍战士应有的担当。”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