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位置:西E网首页 > 景泰县 > 景泰:盐碱鱼肥“丰”景好

景泰:盐碱鱼肥“丰”景好

编辑:王军      信息来源: 白银日报发布时间:2023-10-7

  金秋时节,正是水美鱼肥时。眼下,景泰县盐碱滩上养殖的罗非鱼迎来了丰收。
 
  走进景泰海景洲渔业科技有限公司罗非鱼养殖基地,一条条罗非鱼个头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在忙着起网捕捞、分拣称重、转运装车,共计36万斤左右的罗非鱼即将发往河南市场,现场呈现出一派忙碌的好“丰”景。
 
  “经过4个月的养殖,现在我们的罗非鱼已经迎来了第一批丰收,销售价格可达6.5元每斤,每方水的产量可以达到100斤到120斤左右,产量是相当好的。”景泰海景洲渔业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梁玉琴告诉记者。
 
  罗非鱼又称非洲鲫鱼,是世界水产业重点科研培养的淡水养殖鱼类。今年是它第一年在景泰县安“家”,并把“家”安在了盐碱地里。
 
  “前期基本上已经是弃耕的土地,现在我们在盐碱地上进行工厂化车间建设,利用盐碱回归水进行养殖,变废为宝。”梁玉琴告诉记者。
 
  盐碱地里能养鱼?还能养外来品种罗非鱼?这是怎么做到的?自2016年起,景泰县就在实地调查、专家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挖塘降水、抬田造地、渔农并重、修复生态”的思路,也就是通过开挖鱼塘,利用自然蓄积原有沼泽地里的水来养鱼,挖出去的土可以用来抬高附近的耕地增加土壤肥力,发展水产养殖的同时能够改善盐碱地。
 
  作为当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海景洲渔业科技有限公司自2022年3月景泰县招商引进后,在经历过海虾养殖失败后,在不断地尝试之下,最终找到了利用内外水循环系统、自动调温系统、科学配料方式等适宜技术,迎来丰收。
 
  “我们水循环系统分为内循环系统和外循环系统,对盐碱水进行处理,达到鱼类养殖的标准。也在工程化系统里面做了一个供氧系统,在高密度的情况下,保证它的氧气是不间断的。自产自用自己配方,添加适合盐碱水的饲料成分在里面。现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养殖,且可以达到反季节销售、反季节上市,利润可观、收成喜人,我们也越干越有劲。”梁玉琴坚定地说。
 
  现在,景泰县积极发展占地2000亩的盐碱渔业产业园和“千亩渔农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全县共有苗种繁育基地6处,罗非鱼、鲟鱼等7类名优品种也在7年间陆续落户盐碱滩,收成颇丰。当地政府不断出台招商引资及民间投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企业入驻,拉氏鱥鱼的人工养殖就在景泰落户。
 
  景泰县鲟龙渔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君春告诉记者:“盐碱水一般就是好多鱼都养不了,但是拉氏鱥鱼完全没有问题。只是它存在一个技术难点,就是它从亲鱼到鱼苗人工繁育这一块相对比较难一点。”
 
  从预判催产剂量到控制孵化水温,科研团队经过2年时间,反复实验,消耗近1000斤亲鱼,终于解决了低温繁育的难题,自主掌握拉氏鱥鱼人工繁育技术,随之而来的就是源源不断的订单。
 
  “今年从3月份做到6月份出售,一共卖出去250万多尾,平均1尾6角钱,价格相当可观。明年可能要扩大规模,大概做到2000万尾鱼苗的供给量。”李君春说。
 
  如今,景泰县一方面着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打通产业链条,开拓国内销售市场,另一方面通过发放池塘修建补助、提供免费技术指导等方式,鼓励农户除务工外自行养殖,因地制宜、“一塘多用”,让产业多点开花,让群众致富更有奔头。
 
  “现在通过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水产知识,而且盐碱水经过改造以后,鱼的品质口感会更好,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今年大概在年前能卖上万斤左右,后续我准备慢慢扩大养殖规模。”景泰县上沙沃镇白墩子村村民杨顺楷在自家鱼塘边一边忙碌一边说道。
 
  生态高效的养殖方式,不仅实现了渔业增效、生态增绿,也让沙漠边的盐碱地变成了良田。截至今年9月底,景泰县以渔治碱利用和治理盐碱地面积达2万亩,盐碱渔业养殖面积达1万亩。
 
  (白银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乔丽霞 张晰 刘生武)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 陇ICP备10200311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01021|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版权所有:中共白银市委网信办
西e网运营维护:西e网IDC中心技术支持:西e网技术服务中心 白银鸿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未经本站许可不得建立镜像连接,相关权益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