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意改革创新 彰显组织担当 ——靖远县推动组工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编辑:王军 信息来源: 白银日报发布时间:2024-9-21
近年来,靖远县委组织部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组工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基、活力之源,聚焦把准组织工作服务保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点,通过深入推进“五大工程”,切实把党的组织资源、组织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改革发展资源、改革发展优势、改革发展活力。
推进凝心铸魂工程,筑牢改革思想根基。突出思想引领。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主线,扎实开展全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引导党员干部深学细悟蕴含其中的世界观、方法论特别是“六个必须坚持”的精髓要义,自觉做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突出学深悟透。着力健全完善理论学习长效机制,认真落实领导班子读书班、“第一议题”、专题党课、专题研讨等制度,通过专题培训、在线学习等方式,扎实做好全会轮训,把理论武装不断引向深入。突出以学促干。注重推动学习成果转化运用,引导党员干部紧密结合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从全会精神中找方向、找思路、找方法,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推进选贤任能工程,锻造改革中坚力量。坚持加强长远规划。牢固树立重担当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按照中央和省委新一轮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部署要求,全面摸排掌握乡镇领导班子配备需求,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统筹用好年轻干部和“三方面”干部,为干部日常配备和下次集中换届打好基础。坚持注重能力提升。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有计划地安排年轻干部到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重大斗争最前沿等关键、吃劲岗位锻炼,引导广大干部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促进派、实干家。坚持严管厚爱结合。突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年轻干部的监督,强化对重点领域和重点岗位的监督,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注重关心关爱干部,持续推动项目人员入编工作,着力解决乡镇干部两地分居问题,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加大容错纠错和澄清正名力度,以组织担当推动干部积极作为。
推进人才赋能工程,激发改革活力动能。聚焦提质增量聚才。围绕县情实际和发展需要,分层次分领域建立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需求库”,跟踪管理、动态更新,提高人才引进精准度。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扎实推进人才管理、评价、使用、激励等措施,主动回引归根人才,不断培育本土人才,不断激发人才活力。聚焦作用发挥用才。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全力构建“企业出题、政府搭桥、高校解题”科技合作新模式,努力实现更加多元、更高水平的共赢发展。依托协同创新基地,开展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成果转化等项目合作,促进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助推设施农业产业化发展。聚焦优化环境留才。实行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协同落实“陇原人才服务卡”“铜城人才服务卡”政策,建立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在配偶安置、子女入学、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方面提供全过程全方位服务,积极打造良好留才环境。
推进强基固本工程,夯实改革组织基础。着力建强组织体系。围绕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目标要求,对照全省新修订的六个领域标准规范,深化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开展“两企三新”领域集中攻坚行动,不断加强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和“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培育行动,精心培养储备村级干部后备力量;持续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倍增计划,强化日常调度和资金监管,用活用好12种经营发展模式,推动村级经济实力倍增、质量跃升。着力提升治理效能。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持续推进为基层减负,优化乡镇街道内设机构和事业单位设置,清理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推动解决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
推进先锋引领工程,汇聚改革党员力量。持续把好党员进出口关。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建立发展党员全程纪实、负面清单、责任追究等机制,坚决把政治上不合格的人挡在门外;疏通党员队伍出口,完善落实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流程,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持续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严格管理标准,落实管理责任,建立健全跟踪落实、督办提醒等机制,综合运用“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甘肃党建”信息化平台,督促流动党员按时参与组织生活,抓好“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的落实。持续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针对不同群体党员实际,拓展丰富党员日常发挥作用的内容和载体,设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开展设岗定责、承诺践诺等活动,引导党员立足自身岗位,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建功立业。
(梁建炜)